張宣:堅強孤女帶著妹妹去上學(3 / 3)

姐姐生氣了,張婷哭起來,張宣又心疼得掉了淚。好在不久,張婷的成績就趕上來了。

2005年夏天,張宣中考結束,張婷也小學畢業。不久,學校傳來一個讓小姐妹驚喜的消息:姐姐張宣中考全鄉第一名。

幾天後,張宣就收到了縣一中的錄取通知書,縣一中是全縣最好的學校,那是她理想中最好的學校啊,但短暫的欣喜過後,姐姐張宣又陷入了憂愁:眼看妹妹麵臨著升中學,今後的花銷會很大,兩個人手裏隻有幾百元錢,還是賣牛的錢節省下來的,上縣一中要到城裏住校、吃飯,每年需要花許多錢,錢從哪裏來呢?!再說我走後,妹妹上初中怎麼辦,誰照顧她,誰和她做伴?!

妹妹張婷見姐姐緊鎖眉頭,就懂事地說:“姐姐,還是你上學吧,我輟學出去打工,現在我也不小了。”張宣搖搖頭,堅決地說:“不行!上學是大事,我們再想想辦*。現在出去打工,一輩子就這麼完了,再說,要輟學也是我輟學,因為我是姐姐。”

因為這是暑假,村裏鄰居的一些小孩子都來找她們玩,因為小姐妹對人熱情,更小的孩子也跟著大孩子們來她家玩。

一天,鄰居一個大嫂忽地對張宣說:“你們姐倆學習好,假期給我們教教孩子吧,你們辦個班,我們出點錢。”

張宣眼睛一亮,辦個假期輔導班,也許真的能行。如果能自己掙點錢,姐妹倆上學的困難不就解決一些了嗎?於是,一個假期幼兒輔導班就在家裏辦了起來。

張宣教孩子數學、語文、英語,張婷教唱歌、跳舞,很受家長們歡迎,先後有40來個孩子送過來。過去村裏也有類似的幼兒班,但隻是看孩子,不教文化課。家長們也要按在別處一天一個孩子一元錢的標準給小姐妹,張宣說,我們倆都是小孩子家,一天一個孩子就收五毛錢吧。

就這樣,一個暑假下來,姐妹倆掙了將近300元錢,算上家裏節省下來的賣牛的錢,也沒湊足一千元。

“我們怎麼才能都上學啊?”張宣憂愁地想。

帶著妹妹上學,校園裏的特殊家庭

正當小姐妹一籌莫展的時候,恒陽中學了解到張宣家的情況,恒陽中學是曲陽縣的一所私立中學。一天,校領導找到了張宣,提出如果她來恒陽高中就讀,可以免去她的一切學雜費用,並提供生活補貼。

親戚鄰居都替張宣高興。不料張宣卻沒有人們所預料的興奮,她沉默了半晌,猶豫著對校方說:“我到恒陽中學讀書當然好,不過,能不能再給你們添個麻煩,讓我把妹妹也帶上。”

學校有些吃驚,但他們了解了張宣家的情況後,被感動了,最後學校不僅同意了張宣的意見,並承諾每年給小姐妹提供1000元的吃飯補助。

就這樣,求學的大門又對姐妹倆敞開了。張宣帶著妹妹來到恒陽中學免費讀書,張宣上高中,張婷上初一。學校,成了她們新的家。

盡管學雜費不用自己掏,但吃飯、穿衣、課本以及日常開支仍是個巨大的負擔。

學校裏的每年1000元補助是她們的主要生活來源,為了合理安排它,張宣節儉到令同學們驚訝的程度,她把兩人每月的生活標準定在60元,包括吃飯和買一點簡單的生活學習用品。早晨、晚上隻吃饅頭和鹹菜,中午小姐妹倆隻買一份菜,倆人夥著吃,吃的菜都是最便宜的白菜、蘿卜,連稍微貴一點的土豆都很少吃。

由於上的是私立學校,學生們的家境一般都比較好,張宣自己覺得艱苦點沒什麼,因為她是姐姐,在上學一年半的時間裏,她連一角錢的冰棍都沒給自己買過。但每次到妹妹宿舍,她看見妹妹的其他同學吃的用的都有,而妹妹什麼也沒有,她心裏發酸,有時她就會狠心從緊張的生活費中拿出五毛錢,給妹妹買袋方便麵,哄妹妹開心。

從帶著妹妹獨立生活起,張宣就沒有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都是穿媽媽留下的舊衣服,兩個月前,一個親戚花了幾十元給她買了一條牛仔褲,她說,長這麼大,這是她第一次穿牛仔褲。

恒陽中學校長閆慧傑告訴記者介,入學後,張宣的成績很好,一直是年級的前幾名,還曾考過全年級的第一名。

2007年4月5日《“好心人讓我們看到人生的光明”》

燕趙都市報報道.(記者祁勝勇通訊員劉向陽)3月21日本報“傳奇”專版曾以《堅強孤女帶著妹妹去上學》為題,報道了曲陽女孩張宣在失去父愛、母愛後,獨自撐起了一個家,帶著妹妹艱難求學的經曆。報道刊出後,姐妹倆引起了各方讀者的深切同情,目前姐妹倆的困難已基本解決。

十多天來,先後有幾百個熱心讀者致電姐妹倆就讀的恒陽中學,許多人表示要收養和資助她們。

張家口市明德南街的吳先生,一次就給張宣姐妹倆寄去了2000元生活費。保定市建工集團的宋先生,看到報道後的第二天一大早就開車來到曲陽縣恒陽中學,給姐妹倆帶來了生活用品,並當場給了姐妹倆1000元錢生活費,同時向張宣姐妹和學校領導表示,姐妹倆考上大學後,他將提供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同時,還有許多熱心讀者向張宣、張婷姐妹伸出了援助之手,短短幾天內,已收到社會各界愛心捐款7000多元。八方的關愛讓姐妹倆激動不已,但要強的張宣表示,各界的捐助已足夠姐妹倆渡過難關,請大家不要再給她們捐款了,張宣說:“感謝社會上的好心人,是你們讓俺們看到了人生的光明,今後我們一定好好讀書,爭取考上重點大學,將來回報社會,幫助天下所有的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