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捉襟見肘(2 / 2)

常信平也知道三房、這個家的狀況,從來白石墩的時候,就注定了要拚命。

點著頭,又問:“陳家兄弟仗義,不是背後捅刀子的主,可以當朋友。老爺,與劉家旺守軍幹仗,又是怎麼個說法?”

“放心,咱分得清私下械鬥與守軍械鬥之間差別,到時咱會請戚掌印來視察操訓進度。到那時,拉著劉家旺守軍演武,他不打也得打。”

趙期昌自然清楚十分的清楚彼此的差距,各家械鬥是鄉情風俗,宗族械鬥死幾個人都不算事。若是與明麵上有守軍差事,實際上還是苦役的劉家旺守軍私下械鬥,帽子扣的重了就是目無王法,謀反作亂。

常信平沉思再三點頭應下:“能幹。老爺若急著用人,操訓便要分成兩隊,一隊操習結陣合擊之術,一隊照舊操訓。若是如此,操習合擊之術,會磨損軍械。”

現在是隊列訓練,連鴛鴦戰襖都不穿,更別說磨損軍械。而軍中合擊戰術則是各個兵種的配合,最簡單的以刀牌手、槍手、叉手組成,稍高一點增加短兵殺手、弓手為五人小組。

所謂的戚繼光鴛鴦陣,不能說是戚繼光發明,就如同不能說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都隻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良。

衛裏捕倭軍操演時,小隊前進、演武,與趙期昌記憶中的鴛鴦陣配備區別不大,都是各兵種相互配合,相互彌補短板,組成的進退有據的戰鬥小組。

當然,也就是兵種搭配,陣形像那麼一回事。操演軍士一個個在校場嬉皮笑臉的模樣,也是讓趙期昌記憶深刻。

訓練合擊陣法,那在體能達標的情況下,更長時間的磨合訓練就非常的重要。配合不嫻熟,練了也白練。要增加熟練度加大訓練力度,軍械磨損自然也快。

磨損不是事,問題在於墩裏武備隻能保證受訓家丁人手一件,磨損一件就少一件。

常信平對外出做黑活早有準備,沒想到這麼緊迫。

整個墩裏,唯一有邊軍屢曆的劉瘸子就成了他眼中唯一可以商量的人物。其他人或許單打獨鬥是好手,可結隊混戰方麵,這類好手都是無用。

受訓家丁飯後進行站隊訓練,常信平雙手負在背後,手裏握著竹鞭搖晃,仿佛一個小尾巴。

與劉瘸子站在邊上,他雙目盯著受訓家丁隊列道:“劉兄弟,我家老爺要帶兄弟立威。咱尋思著選出十五名體力優異者,操訓戰陣之術。奈何,咱隻會槍陣,不熟悉旁的操訓法子,也不知如何搭配長短。劉兄弟出身延綏夜不收,想來這點事情對劉兄弟而言,不是問題。”

劉瘸子現在成了三房門客,最重要的待遇問題還沒談妥,也急於表現自己的本事。

觀察著尚算齊整的隊列,圓臉一圈短須上雙目眯著:“平爺過譽了,咱也就一小小伍長,沒什麼大本事。不過三五人長短搭配,還有那麼一點心得。”

常信平目光下,劉瘸子道:“即是十五人,刀牌手三人在前接敵,叉手四人護衛、困敵,槍手四人攢刺擊殺,短刀殺手兩人護衛兩側擊斬近身之敵,兼顧槍手周全與隊列後路。最後兩名善射者在後充當弓手,如此便齊備了。”

很標準的邊軍步軍什隊配備方案擴充三人後的隊形配備,劉瘸子見常信平不言語,便笑笑繼續說:“十五人,什長在後充任弓手觀敵、調度,兩名伍長充任刀牌手在前。如此一來,十五人即是一體,也能分作三個伍。傷亡在四人以內,依舊可結陣自保,有序撤離。”

常信平努嘴緩緩點頭:“可行,又該如何選派?”

劉瘸子知道,這才到了關鍵地方,笑道:“以靈活、膽氣雄壯者為刀牌手;叉手以力大、憨厚者充任;槍手以低矮、靈活者為主;短刀殺手務必狠辣剽悍。至於弓手,自然要有好弓術。”

兼顧了指揮方便,和指揮者的安全。畢竟是打生打死曆經考驗留下來的配備方案,不科學的配備方案早就跟著執行這類方案的軍士一起死了。

常信平微微頷首,沒有給劉瘸子準信,隻是表示要尋趙期昌再討論討論。

他是山東槍手退役,自然能幹的就是槍手。可劉瘸子的配備中,在後方最安全的弓手是什長,與他常信平沒關係;而兩名伍長又要衝在前麵充當攻防兼備的刀牌手,也與常信平的本職特長不符。

如果這麼搞,一隊跟著出去弄錢,他常信平可能占不到什麼有利位置。打出威風後,這一隊的人自然水漲船高。

心中猶豫,也覺得這套配備、選人方案沒問題,卻影響的是自己未來在家中的地位,常信平陷入沉思,似在衡量劉瘸子這套計劃的實用性,很認真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