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徽還需要時間去追趕國際的進度,可是她卻不一定需要那麼費力。
因為汽車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係統,涉及到方方麵麵。
隻有國家的基礎製造業追趕上來了,他才有望真正的領先。
否則,你連汽車用鋼板以及衝壓設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還談什麼領先?
可是她不一樣,她隻在一個極小的領域,一路精細研究。
輕車簡從,自然要比安慶徽跑得快。
顧熙宸笑問:“做最好的?你的最好的標準是什麼?”
秦夢雪道:“當然是國際領先!”
她強調:“我的目標是與國際同行競爭。既然選了這麼精專的小處著手,我開廠的目標,就不是小打小鬧,去填補什麼國內空白!我的目標直接就是進入世界前列,我不想要模仿別人追趕別人,我要做精做強,讓外人人都來追趕我的腳步!”
顧熙宸有專業知識和人脈,她有方向和超前十幾年的眼光,哪怕是在搞科研的時候,都可以直奔目標而去,不走別的彎路:
即在後世可能很快被淘汰、用不上的特殊玻璃上少花功夫,隻專門直奔十幾年後能夠搶占市場的東西去研究。
像她這樣有明確的目標,告訴所有研究人員她具體要的是什麼的,在學術界,肯定是奇葩一朵,自然也能夠避開很多的彎路。
顧熙宸挑了挑大姆指:“有誌氣。”
然後問:“你打算把廠建在哪裏呀?”
秦夢雪想了想:“我倒不打算辦一個新廠,我想要收購一家老廠。”
玻璃廠,全國到處都是。
而且現在正是企業改製、員工下崗的高峰期。
她隻需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拿到一個玻璃廠。
當然了,前提是她能夠後繼投資,盤活這個廠子。
她這個思路,讓顧熙宸也是意外了一下,然後伸手點了點她的腦門兒,無奈道:“前一句話還充滿了情懷呢,後一句就是利益最大化了!”
材料是基礎行業,她有心動做實業,還是基礎行業,明顯是被汽車事件震動了。
可是一轉念,就去盤算怎麼以最低的成本,弄到一個滿意的玻璃廠……
秦夢雪笑:“我是商人嘛,唯利是圖!”
顧熙宸隻是笑笑,自然不會把她這話當真。
秦夢雪也沒有解釋太多。
兩人都知道,很多參與改製的企業,都是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不堪淘蕩,涉臨破產邊緣的企業。
很多廠子,不僅不能為地方創收,廠內國有編製時的老員工,還成為地方經濟的負擔。
--廠子雖然不盈利了,但他們都有編製,還是要發工資的。
工資哪裏來?自然是財政撥。
為什麼?
以前就是財政撥的啊。
廠子賺錢的時候,除了工資,利潤都上交了財政,那時候國有嘛
現在廠子賠本了,大家養不活自己了,難道就要被正府一腳踢開嗎?
這種改革開放中造成的困境,新舊理念的碰撞,令很多地方正府十分頭痛。
所以也就有了很多偌大一個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