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征討安南(1 / 2)

「會試第一名!」

友人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同樣住在旅店內的眾人的注意,不論是借宿的士人還是店裏的小二,都好奇的湊了過來,想要圍觀這位傳說中的會試第一名。

「不愧是年輕有為啊,如此年輕就高中會元,令人敬佩。」

「文曲星下凡!提前恭喜公子高中狀元了!」

「公子姓江,我也姓江,我們幾百年前說不定是本家……」

「呸,瞧瞧你這畏畏縮縮的模樣,你也配姓江?」

「……」

這一刻,江慶嚴可算知道什麼叫趨炎附勢了,平日裏他和友人就是一對小透明,不被人注意到,今天一考上會元,立馬就有一堆人趕著上來討好。

他雖然知道這些人目的不純,但他深知伸手不打笑臉人,便一一笑著回應過去,隨後回到了房間內。

當天下午,就有官府的人前來報喜,周圍的人又是一陣恭維。

半個月後,四月二十一日,殿試如期在皇城內召開,從會試中脫穎而出的三百人自黎明入,曆經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

殿試隻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再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進行點評,最終評分最高的進呈皇帝。

蘇言親自將讀卷官呈交上來的卷子一一查閱,最後朱批欽定一甲第一、二、三名,第一名為評價最高的福州府人士江慶嚴,授狀元;第二名為寧國府人士張士楨,授榜眼;第三名為安慶府人士陳曉龍,授探花。

三甲確立後,一甲三人立即授官,狀元江慶嚴授予翰林院修撰職,榜眼、探花二人授為翰林院編修,二三甲則再次進行考核,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外地任職。

科舉錄取結果公布後,當即在江寧城內再次引起一陣喧鬧,這一點就此按下不表。

科舉過後,蘇言也想起了此時在世的幾名名留青史的官員,派人前去征辟他們入朝為官,其中一人是清初名臣於成龍,一人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另外一人則是與黃宗羲、顧炎武一同譽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

於成龍早在崇禎十二年就參加了鄉試,考取了個副榜貢生,征辟入朝為官並未不符規矩,不過蘇言也沒有一上來就授予他高位,而是將他派往貴州,擔任新設立的州縣的知縣。

考慮到他家中貧困,蘇言額外賞賜他白銀五百兩,並命負責傳旨的行人代傳口諭,曰希望於成龍報效國家,切莫推脫。

宋應星、王夫之二人也都是有功名在身之人,也都有任官的經曆,蘇言考慮到二人的專業,任命宋應星為工部右侍郎,任命王夫之為禮部右侍郎。

此時的於成龍正值家境貧寒,全家老小都要靠他做活來維持生計,在收到朝廷的征辟後,聽著行人的宣旨和那擺在托盤上銀燦燦的白銀,於成龍不禁熱淚盈眶,領旨謝恩,接受了朝廷的征辟。

不過,他並沒有收下皇帝賜予的五百兩白銀,他對麵露驚訝的行人說道:「臣未立寸功,也未為朝廷分憂,怎麼能接受陛下的賞賜呢?」

這五百兩白銀對於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隻要他們收下,這樣貧困的生活就能改變,但於成龍不願收下,他想要靠自己的能力賺取。

行人走後,於成龍不顧親朋的阻攔,拋妻別子,懷著對皇帝的感激之情毅然離開家鄉,到剛剛完成改土歸流的貴州任官。喵喵尒説

當蘇言得知於成龍的選擇後,他一時間也是感慨萬千,多少有點理解曆史上於成龍病逝後,康熙帝的痛惜之情了,臣子的品行如此,他怎麼會不喜愛呢?

既然於成龍如此選擇

,蘇言也沒有繼續堅持下去了。

同樣遭到征辟的宋應星和王夫之都沒有接受朝廷的任官,此時的宋應星已達68歲高齡,已是垂垂老矣的年紀,他很客氣的招待了行人,以年老為理由婉拒了朝廷的委任,那行人見他的確年老,也就沒有繼續堅持下去。

王夫之雖然隻有36歲,正值壯年,但他依舊心懷明室,不願為在他眼中是「謀朝篡位」的蘇言致仕,直接拒絕了朝廷的委任,選擇繼續作為鄉野村夫,在鄉間傳播自己的思想。

蘇言得知他們二人的回應後,隻能苦笑,放棄了征辟二人的想法,國朝人才濟濟,又不是沒了他們兩個就不行,他們隻不過是有曆史人物的加成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