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新皇女帝(1 / 3)

殷德知道了聶青婉的真正身份後就火速地照站她交待的事情去辦了,本來喊這個皇後來是要向她興師問罪的,如今,也沒什麼問的了。

殷德一臉怒氣衝衝的來,卻又一臉平靜的回,大臣們全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大臣們在殷德還有殷天野和殷氏皇族離開後,對這個新晉的皇後以及既將要成為的太後的女人產生的莫大的敬畏和佩服。

想到她身邊跟著任吉,眾大臣的心又惴惴了,但都不敢多言。

包括李公謹,在殷德心平氣和地領著一幹殷氏皇族之人離開後,也不敢多說一句不敬的話。

而戚虜在看到殷德帶著殷氏眾人怒氣衝衝的來,又心平氣和地走了後,心中的某個想法就越發的加大。

他一回去就給封昌寫了信,請求他趕快回國。

而戚虜不知道,就在他的信寫出去的第二天,聶青婉的親筆信也從皇宮發出,傳向了周遊列國的封昌。

而除了給封昌寫信外,聶青婉還提筆給聶武敬寫了一封信,讓他歸朝。

又給夏謙寫信。讓他歸朝。

聶武敬接到信,自然沒什麼驚奇,當他知道太後回來的那天起,他就知道,他會有再次登臨朝堂的那一天。

而那一天,也將是殷玄罪有應得之後。

捏著這封信,他久久的沒有動。

而比起他的平靜,夏謙似乎更加平靜。

夏謙並不知道已亡的太後回來了,可在接到這封太後的親筆書信後,他居然沒有震驚和激動。

他垂著老眼,靜靜地,一字一字地將這封信看完,然後平靜地衝義銘說:"收拾東西,我們回帝都。"

而接到戚虜信函,得知殷玄駕崩的消息的封昌心裏驟然一痛,他為殷玄的離世悲痛,卻沒打算回朝,他早已脫離了那個朝廷,從他離開那天起,他就沒打算再回。可隔天,他收到了一封不可能收到的信函後,當即驚惶著起程,快馬加鞭地往帝都懷城趕了去。

而除了封昌外,聶青婉也給聶西峰和聶不為寫了信,也通知了陳溫斬。

所以,當那一天,帝王駕崩,哀事過後,臨近十月的深秋。他們在金鑾殿上猝然見到了他們不可能見到的一幕。

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想像過的一幕。

三公歸位,五將歸朝。

如果說大殷曆史上曾有什麼時刻是讓朝臣們難以忘記的,讓百姓們難以忘記的,大抵是太後征戰的那些年,大抵是太後收複小國回來的那一夜,百姓們舉燈夜仰,奉她為神,大抵是風雲朝堂上的那些風雲將領叱吒歸來時的鐵蹄錚錚,大抵是大殷最為昌盛時期的萬古傳奇。

可那麼多的難以忘記,都不敵今天的這一樁。

逝去的三公,站在金鑾殿的正中間。

逝去的風雲五將,站在了金鑾殿的正中間。

太後的死,帶走了大殷最德高望重的一批大臣。

太後的死,帶走了風雲五將們的榮耀與光輝。

可如今,皇上的死,卻讓這些逝去的人一一回歸。

當上朝的百官們看到金鑾殿上站著的這些人時,表情是何其的激動,心靈是何其的震驚,眼中是何其的難以置信!

而更讓他們難以置信的是,當太後走入金鑾殿的那一瞬間,這些人匍匐跪下去的身姿,以及他們張口喊的那一句地動山搖的話--

"參見太後!"

參見太後。

到底參見的是哪一個太後。

眾大臣不知。

可三公知道,五將知道。

他們的心中,永遠隻有一個太後,永遠隻有一個聶青婉。

那天的大殷朝臣們沸騰了。

他們大概隱隱地有了猜測,先有聶北出山,破太後離奇死案,後有任吉憑空降臨,伺候在皇後身邊,然後是太後年代的三公歸位,五將歸朝,他們問都不問,就奉麵前的這個來自於晉東之地的遺臣之女為太後!

太後。

大臣們不知為何,在那一刻居然流出了淚。

華圖看著這一幕,眸子先是震驚,後是駭然,然後腳下一哆嗦,差點跌倒。

華州扶住他,那手也在隱隱的發抖。

在這一刻,這對父子似乎猜到了一切,原來,當初北嬌不記得一切並不是失憶,而隻是因為她並不是北嬌。

謝右寒濃眉深蹙,雙手無力地握緊了腰中的佩刀,那一刻他的眼中綻開無限的疼痛,他告訴自己,這個女人不可能不是北嬌,可麵前的一幕又在活生生地告訴他,他麵前的這個女人,不可能是他一直喜歡的那個華北嬌。

華北嬌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讓這些太後年代的風雲人物臣服。

華北嬌更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讓三公跪首。

那麼此人是誰,似乎不言而明了。

李公謹以及李東樓,甚至是肖左,夏班,皆被眼前的一幕震的無法回神。

那一天大殷朝臣們心中都猜到了麵前這個太後是誰,卻都選擇了沉默不言。

而百姓們在知道三公歸位,五將歸朝,又知道他們是為了守護太後而回的後,也紛紛的激動嘩然了。

可他們跟大臣們一樣,淚眼含光,激動到每天都要湧到宮門前去守望,想看他們心目中的太後,可他們不四處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