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1 / 2)

在看見府門前的碌碌人群時,薑涉才知鄭諳在宮門口叫她戴上麵具的先見之明。

暮色漸合,護國將軍府經久未開的正門此時大敞著,正待迎接新來的小主人。

薑沅與燁姑一左一右站在一素未謀麵的中年人身旁,薑涉看那中年人穿著打扮,樣貌身形,猜他應是薑瑞的胞弟,喚作薑勝的。王宣華居然也在,雙手交握垂在身前,笑眯眯的站在一旁。幾人身後還烏壓壓站了許多人,穿著相類服飾,應是府上仆役。

翹首以盼的卻不止府裏老仆,更有尋熱鬧而至的京中百姓。慕名而來的人們直將原來的寬闊大道堵了個水泄不通,還得京兆府派人前來才勉強維持住秩序,清了一條路徑出來,供馬車行走。

然而卻仍有些膽大的好事的,在人群裏高揮了手,大聲喊道:“少將軍,小人敬慕您許久了,請帶小人一起去打仗罷!”

“少將軍,一鼓作氣,把韃子趕回沙漠裏去!”

“少將軍……”還有人似乎想不來要說什麼,想半天後叫道,“少,少將軍,小……小人對您的崇拜之情,猶如滔滔江水……”說個一半,便被旁邊的人推搡了一下,取笑他吐詞不清,結結巴巴。

見了此情此景,薑涉心裏原有的一點愁緒不由被逗散的無蹤無影,遙遙對上薑沅的目光,更是不由微微一笑。

眾人瞧見她笑,喝彩聲便更響。

鄭諳摸了摸光潔的下巴,狹長的眼睛眯成一道細細的縫,若有所思。

夾道歡迎的百姓再多,也終究未堵了路去。馬行本速,縱然薑涉因了顧及馬車而壓著速度,不多時也已到了門首。

那中年人連著薑沅、燁姑一同快行幾步,迎上前來。一向精明的王侍郎自然也不曾落後,笑嘻嘻地賀著歸來。

薑涉下得馬來,與幾人寒暄幾句,才知那中年人果然是薑瑞之弟薑勝。

薑勝顯然激動,望著她的神情裏既有些喜悅,又有些震動,嘴唇翕動,好像要說點什麼,卻又隻是搓著手,幹笑不斷。忽而凝望住她身後,一瞬間紅了眼眶。

薑涉回頭望去,原來這一會兒鄭諳早已將車簾打起,正在請薑杜氏下車。她遲疑了一下,便過去低聲與鄭諳道:“鄭公公,我來吧。”

薑杜氏卻理也不理她伸出的手,隻把眼睛看著薑勝。

薑勝微微一怔,心頭掠過一股異樣之感,但也顧不得多想,趕緊過去扶住薑杜氏,一雙眼已濕澀發紅,聲音顫顫,“夫人……二十年了……二十年了,不曾想到還能得見夫人音容,小人……小人……”

薑杜氏溫聲打斷他,“阿勝,進去再說罷。”

薑勝一愣,隨即點了點頭,定下神來,客氣謝過鄭諳與王宣華,待人走了,才趕緊將人往府裏請。

百姓見沒了熱鬧,這才議論紛紛的散了。

薑涉嘴角仍然帶著些些笑意,將麵具摘下拿在手裏。薑沅默無聲息地靠近她身旁,隨著眾人一同往裏麵走。

進得門去,薑涉卻瞧見門後竟堆了些時令蔬果,不覺詫異。

她視線多停留一刹,薑勝立刻便留意,解釋道:“稟過少爺,那是京裏百姓悄默送的,自打聽了大勝仗的消息,這些天便一直沒斷過,總是一大早開了門便看見堆在門口,也不知該拿這些如何是好,既然夫人和少爺回來了,正好拿個主意。”

薑涉看了看徑直向前的薑杜氏。

薑杜氏淡淡道:“小孩子懂什麼?阿勝做主就好,從前怎樣,如今便怎樣。”

薑勝應聲是,眼眸裏卻不覺多了幾多疑惑,始知適才在門外察覺到的異樣並非錯覺,隻是一時也無由說些什麼,便隻把府上的樁樁件件一一交代,“夫人的住所還是與從前一般,隻是小人不知少爺喜好,布置的若有不稱意之處,少爺盡管說,小人即刻去改。”

薑涉聞言但隻應好,笑容微微,溫和儒雅,進退有據,倒不是一味的武將魯莽。

薑勝看在眼裏,頗覺為老將軍欣慰。隻是再看見薑杜氏漠如冰霜的神色,便又覺心頭愁雲籠罩。這一時京裏的傳言早已沸沸,他本還不信,親眼見了才知不假,一別經年,將軍夫人果然是性子大變。隻是又是因了什麼?莫不是還是為了小姐之事罷?就這般一時喜一時憂,神情一變再變,到後來連薑杜氏都察覺,淡淡問道:“怎麼,阿勝,可有什麼為難之事?”

薑勝趕緊回說沒有,再不敢出神。他聽說這母子二人未曾在宮裏用膳,於是布置了一桌簡單菜肴,此時小心翼翼地說了意思,卻是抱了被拒的預想,因了聽說老夫人正在齋戒,恐怕不肯用飯。卻沒想到薑杜氏沉思一瞬,竟然沒有拒絕。

薑勝自然欣喜,趕緊帶人去飯廳坐了,張羅起來。

他一出去,薑涉與薑杜氏便默默然對坐兩端,薑沅與燁姑則分立二人身後,俱都目視前方,不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