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兩個女生(1 / 2)

海濤對現在這個班級的感情,遠勝於六年小學的班級自有道理。

自從和王寶珠,為了課堂紀律動了手之後,幾門主課再上課時,秩序確實改善了不少。海濤當然心裏清楚,這很大部分要歸功“小瘋子”在同學中說話的分量。

偶爾一些習慣了鬧騰的男生,剛要**病重犯;譚麗華都會第一時間開玩笑的發出警告:“趕緊老實點兒,別又讓鄒誌純同桌跟你急。”同學們會意的一陣笑聲也就過去了。

每當這時,鄒誌純會紅著臉,低著頭假裝沒聽見。

從開學到現在,海濤留意到,在冰場“救”了他的邱珍荷一直沒見來上學。

下課時他走到譚麗華跟前向他打聽,譚麗華又開起了玩笑:“怎麼你對邱珍荷有意思?不能這樣啊,看著碗裏還惦記鍋裏的。”

海濤跟她講起了冰場那件事,譚麗華才明白他為什麼問起邱珍荷,說道:“不知道為什麼,好長時間都沒見到她了,她也沒來找過我。”

“她現在一直跟西安路大頭混在一塊兒,”譚麗華壓低聲音“這個大頭可不是什麼好鳥,你可千萬別招惹他。”

從譚麗華那兒海濤對邱珍荷多了些了解。他還記得期末開家長會,有一個年齡老得像爺爺輩的家長,曾引起過他的好奇。

譚麗華說,那個老頭就是邱珍荷的爸爸,確切地說是養父。她是從小被養父在路邊撿回家的。

從小邱珍荷沒少受鄰居孩子們的嘲笑,欺負。後來跟譚麗華在一起玩兒,也就認識了西安路大頭。

“她老想找個靠山。”譚麗華說“我早就告訴她,大頭很壞,可她不聽一直貼著他。傻!”

傳說譚麗華是大頭的馬子,可從她口氣中滿是對這個大頭的鄙視。這裏麵有什麼故事,海濤也沒興趣去多問。

這天放學鈴聲剛響,肚子餓得直叫喚的海濤,就把書包背在了肩上。鄒誌純拉了他一下:“等我一會兒。”

兩個人一同走出校門,見同學都散去了,鄒誌純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硬紙片,說:“給你的。”

海濤拿過來看了一下,正麵印著“聽課證”三個字。

鄒誌純告訴他:這是她媽媽從學校內部搞到的,補習初中一二年級的課程。請的都是各中學的名師,非常難得。

說著又從兜裏拿出另外一張顏色不同的“聽課證”,說:“給你的是英語課,你這科太差了,我沒多大問題就送給你了。這張數學補習課的,我留著。”

海濤仔細看了看,上課的地點是在四中,時間是周日的六點鍾。便問:“你的數學課也在四中?是同時上嗎?”

“嗯,都在那兒,數學課時間是你英語課上完了,我們再上。”

“這樣啊,那我上完課在外麵等你,送你回家。”海濤脫口而出。

“你要肯等,就等唄。”鄒誌純嫣然一笑,揮揮手便和海濤道了別。

這段時間,海濤母親沒少為他學習的事操心,她從沒見兒子為了功課著急的時候,倒是總念叨,畢了業報名當兵去。

同事,朋友的孩子都鉚足了勁兒準備考重點,上大學;自己的兒子好像這方麵一點上進心都沒有。磨破嘴皮講道理,一句也聽不進去。

母親沒想到,周日海濤早早的跟她打了招呼,晚上去四中補習功課,還要連上兩節。

樂不可支的母親,提前備好了晚飯,還加了海濤愛吃的清蒸黃花魚,不住的念叨著:“兒子總算開竅,懂事了。”海濤並沒有告訴母親,他其實晚上的補習隻有一節課。

四中離家也不算太遠,隻是和八中正好方向相反。

海濤來到四中校門口才發現,上補習班的人比他想象多得多。門口還有不少沒有證的學生,焦急的朝裏麵探頭探腦,看樣子是在想如何混進去的辦法。

補習課設在四中的階梯教室裏,海濤進去時,隻剩下最後一排的座位還空著幾個。放眼望去,整個階梯教室黑壓壓的一片,但非常肅靜。

讓海濤有些意外的是,來補習的人並不都是中學生,還有不少成年人。

補習班的老師是個中年男教師,他先做了自我介紹,說他是二十高級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姓叢。

叢老師看著擠得滿滿的階梯教室,感歎道:“沒想到這麼多同學,犧牲休息時間來補習,提高英語。我一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過去損失的時間,補回來。”

課剛開始,海濤的注意力還是很集中。但隨著叢老師課程的進行,海濤發現自己可以聽懂的地方不多,單詞,句型,現在式,過去式好像都似曾相識,可真正按老師要求去聽,寫,完全跟不上他的節奏。

海濤想起鄒誌純曾讓他每天抄寫三篇英文,雖說也堅持過一段時間,但隻有他自己清楚,那些筆記根本沒入大腦,隻是為了讓鄒誌純看到後,給他一個肯定和回應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