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做好,豆包年糕都蒸好,年豬又不著急殺,於氏這幾天都在趕著做新衣服。
鞋子冬月的時候就納好了,趙老太太的兩雙,她爹一說,於氏自己做了一雙,給她做了兩雙,小小有很多虎頭鞋,於氏就沒有給他做新的。於氏又給寶哥和娟姐一人做了一雙。
衣服隻她和小小一人一身,布料是趙明成親那會,買的好幾尺花布料,沒用了,剩下的。趙老太太就給了幾個銅錢,拿了回來。各家扯了一塊,說是給孩子做年衣。
估計這花布趙老太太也沒給幾個錢,過年給小的做一身衣服,等趙家小叔成親的時候,也好看。
花布給小小做的是花肚兜,做的是一身衣服。還得了一塊布料,她娘給她也做了肚兜。
剩下的布頭子,於氏看著,就又她丫納了一雙花布鞋。
看著這一身紅花花的,這是要成了花姑娘了啊。
終於在小年前兩天小叔和華哥回來了,他倆一回來,家裏就開始準備殺年豬。丫丫躲在西廂房沒出去,等主屋飯熟了,她才過去主屋吃飯。
殺豬的飯菜都是一樣的,血腸也是老爺爺灌的,味道很是純正。
殺完豬,中午招呼過村裏人吃飯。晚上的時候,趙老太太和於氏趙家大娘幾個,把剩下的飯菜都好好放盆裏,然後拿到廂房放著,冬天剩菜能放的住,每天熱熱剩菜,騰年糕豆包,能吃到年前。
有時候於氏把剩菜燴到一起,再切上兩塊豆腐,幹白菜、大肉、酸菜肉、加上豆腐,燉上一會,很是好吃。
小年之前是要上墳的,一般是到集市上買黃紙,家裏的男人領著家裏的男娃子跟著上墳。趙家大爺、丫丫爹、趙家小叔、華哥、寶哥都是跟著去的。
家裏殺了豬,小年的餃子,趙老太太切下一塊豬肉,然後又拿出來幹白菜,“今年的小年吃豬肉白菜的餃子吧。”
麵是蕎麥麵的。
在丫丫看來,豬肉白菜的餃子要比純豬肉的要好吃的多。不油不膩,而且白菜味道十足,加上這裏的豬肉是純養的,沒有一點飼料,味道很是好吃。
小年也是祭祀灶王爺的日子,早上煮好的餃子,先不吃,要盛出兩盤,放在灶台上,點上香,貢上,讓灶王爺先吃。
祭完灶王爺,這才準備放桌子端上餃子吃早飯。
小年這天還要開始剪紙,各種過年喜慶的剪紙都要開始剪了,還有對聯,找村裏能書能寫的,開始準備些對聯了。
趙老太太讓華哥在書院附近買下來紅紙,剛吃過小年的餃子,趙老太太就拿出紅紙,用剪子剪出對聯和橫批的樣子。華哥拿出學院用的毛筆和磨,開始寫對子。
自從華哥去了學堂,學了幾年之後,家裏的對聯都是他來寫,有時候村子裏也有人來找華哥寫對子的。雖說華哥現在讀書也晚,也沒得功名,但是村裏讀書的人家真的不多,前年村子有名望的老先生也去了,就沒幾個能識文斷字的路。去集市上找人寫還是要出銅錢的,不如找華哥寫上幾幅,看不出好壞,掛上也挺好。
過年的剪紙一般都是年年有餘、慶豐收、風調雨順之類的,於氏跟著撿,由於紙筆金貴,趙老太太不讓小孩子碰,隻能遠遠的看著。偶爾餘出來的一兩個碎紅紙片,幾個小孩子也都和撿到寶一樣的,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