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江山圖(1 / 2)

在溪音入宮的前夕,曾有流寇作亂,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此時的宋朝已經是強弩之末,內憂外患重重。

官家趙佶縱情享樂,不問國世,對於宋廷選擇趙佶,神宗朝的宰相章惇當時就評價其人說:“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就是說,“端王不端”。趙佶上任後,果然被章惇料中,是個不堪大任的君王。但趙佶本人卻不以為意,極其自負,重要宦官童貫及蔡京等奸佞之輩。

二年前,也就是政和元年時,童貫由於在西北戰場取得“巨大勝利”而被晉升為檢校太尉,獲得武官最高一級職位。同年,童貫在趙佶的支持下,以副大使的身份,成為第一位代表朝廷出使他邦的宦官、代表皇帝與國家出使遼國。

因為西夏邊事的利好消息,使得趙佶的內心開始膨脹,以至於此時的他已經開始為征遼做準備了,並且有巨大的信心滅遼,收複燕雲十六州。

與此同時,趙佶對大宋江山有了更大的願景,遂命數十名畫師繪製大宋江山圖以示後人。

眾畫師皆奉召前來商榷此事,趙佶親自下場教導其作畫。

雖然趙佶在政治上才能淺薄,卻於書畫上造詣頗豐,曾繪製一幅《瑞鶴圖》,畫中的仙鶴栩栩如生,背上的羽毛根根分明,尤其是仙鶴的眼睛,十分的具有靈性。在碧藍天空的映襯下,這白鶴仿佛隨時一飛衝天一般。

在趙佶的教導下,子末的畫技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說是一眾畫師之首也不為過。

本次題材主題已定,需得展示大宋的千裏江山,但畫作形式不限,可由諸位畫師自由發揮。且繪製地點不限,可四方遊曆,但需得在一年以內呈上畫作。

“諸位可聽明白了沒有?”趙佶問道。”

“回陛下,我等必將盡心盡力,將我大宋江山全貌如實入畫,留與後世瞻仰,以觀陛下豐功偉績。”

“既如此,都速速出宮去領略一番吧。”

眾位畫師皆領了銀子準備出宮遊曆,唯有子末一人遲遲未動身。”

這日,他奉召麵見官家。才一見麵,就見官家麵色凝重,說道:“朕如此看重你,你為何對此差事不屑一顧。”

“臣不敢。”

“我看你是仗著自己的本事大,連朕的旨意都不放在眼裏了!”

“臣不出宮遊曆是因為大宋江山已在臣心中,官家曾教導臣下,眼中山河若見得十分,隻可畫得八分,若未見得,卻可畫出十二分。臣深以為然。

但子末其實內心隻是不願意離開溪音,畢竟她入宮不久,宮內風波四起,他實在不放心獨留她一人在這裏,也不忍心讓她深宮孤寂如此。

“既如此說,你講一講,你要以何種方式呈現?先別跪著了,起來,賜座。”

這若是換了旁的畫師,怕是早已經被打入獄,隻有他自己的愛徒才有機會為自己辯解一番。

“回官家,臣以為寫實固然是穩妥,但百姓生活,酒肆瓦子等都太過尋常,且曆朝曆代都有農工商等展示,若說這天地間亙古持久的,仍舊是山川河流,若能以自然之景為主基調,取其神,以色彩為韻,方顯我大宋既繁榮又壯闊,且不因俗物失了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