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一家醫館本來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還好許士昌給他留有不少設備,還有一些長見疾病使用的藥物,當然在花區燈籠街這種地方開設醫館,常備的感冒藥都沒有一些殺菌、抗生的藥物多,這讓張楚非常納悶。
隻不過想到招牌上的廣告,他頓時釋然,這地方屬於紅燈區,得那種病的患者自然也多吧。
他沿用這家醫館之前的布局,名字也沿用,不過燈箱招牌裏的燈管破損,他準備自己動手換下這些燈管。
第二天他早上起來,將一些自己日常用品和電腦都打包好,醫館畢竟離開他家有段距離,他以後可能會常駐醫館,自然要帶些行李和必需品。
吃過早餐之後和張敏打了一聲招呼,然後帶著行李就出了家門,張敏昨天夜裏已經知道了自己兒子接下一家醫館的事情,那天張楚在周國斌靈堂前那番話讓她動容,她明白,那一刻起兒子已經成熟起來了,對於張楚接手一家醫館,張媽媽雖然沒發表任何意見,但是用行動支持兒子的作法。
張楚騎著自己的小踏板來到燈具批發市場,挑了幾盞燈,然後返回到花區燈籠街的醫館,昨天夜裏因為招牌燈箱的燈管壞掉,所以沒看清楚燈箱裏的字,今天是白天,一眼就看到和各種招牌擠在一起的醫館招牌。
“回春醫館?名字到是挺不錯的。”張楚笑笑,停好摩托車,扛著上行李,拿著燈具上了樓。放下行李之後,在醫館裏找了些工具鉗子螺絲刀之類的工具,隨後來到陽台,動手將招牌拆下換上新的燈管。
單親家庭過早就讓他熟悉各種家務,年級大一點家裏的電氣都是他修補更換,換個招牌裏的燈管小意思。但是一個人幹,沒人幫忙遞工具,他需要多跑幾回,修複了燈箱後,用油漆刷上自己的手機號碼,這樣除了醫館的固定電話,也能更方便的讓患者聯係。
這家醫館確實很大,接近四百平方米,除了客廳、診室、藥物倉庫、雜物間、廚房,還有三間臥室,張楚選了一間采光好的臥室,在書桌上放好了周國斌的日記和幾本醫書,裝上電腦試了一下,醫館裏有現成的網線到是省了他再去開戶的麻煩事。
鋪好床整好行李之後發現已經是中午的時間,他正要關上醫館的大門出去回家吃飯,這個時候手機忽然響了起來,張楚拿出手機一看,心裏微微一愕,居然是徐曉曼打來的。
“張楚,你太不夠意思了!”一按下接聽鍵,電話那頭就傳來了徐曉曼埋怨的聲音。
“什麼?”張楚被這話說得莫名其妙,完全沒明白徐曉曼的意思。
隨即又一細想,隻有醫館這件事情沒有告訴過徐曉曼,應該是這件事情了。沒想到徐曉曼那麼快就知道他接手了一家醫館,反正他也沒什麼要隱瞞的,也正想找個時間告訴徐曉曼醫館的事情,既然對方都知道了,於是就將昨天如何接手回春醫館的事情告訴了徐曉曼,完了反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父親和許老有些關係……”徐曉曼說出了原委。
原來許士昌和徐曉曼的父親徐輝是老關係,有些珍惜的中草藥中醫研究院不一定能找到,所以徐輝經常通過自己的關係幫忙,一來二去,這兩個人就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