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朝廷皇家銀行的觸角,終於在瑞昌八年的時候,延伸到了海外,銀行的對外拓展,產生的效益讓內閣的那些年輕官員都不敢相信,大量的財富隨著皇家銀行的擴張,開始朝著大吳的京城聚集。
皇家日報海外版,也開始在西方國家以及東亞發行。
瑞昌十年正月,第一個孔子學院在西班牙誕生,緊接著,法國和葡萄牙等地,都出現了孔子學院,孔子學院辦學的要求是很高的,務必是西方的貴族和俊傑,才能夠進入其中學習,到了瑞昌十二年正月,不過兩年時間,分布在海外和東亞的孔子學院,已經有三百多家。
孔子學院將儒家思想傳播到海外,孔子學院的教材,都是經過了內閣與皇上的修訂,對於其中有些過於陳腐的內容予以了刪除,同時向海外大力推介唐詩宋詞,孔子學院的教材,都是經過了注解翻譯的文章,一旦學員學進去了,才會開始鑽研真正的古文。
當然,這一切的出現,背後都是強盛軍力的支撐。
所有的科技成果,第一個運用的都是在軍事上麵,設立在京城的火器局,集中了大量的精英人才,鋼材被研製出來之後,馬上就運用到槍械和火炮上麵,同時以鋼材打造的運輸火炮的車輛,也迅速研製出來,蒸汽機出來之後,運送火炮的車輛再一次大規模改進,瑞昌十年底,以蒸汽機帶動的運輸車輛,就在軍中出現了。
戰艦更是全麵吸納最新的科技,壯大自身的實力,以蒸汽機帶動的輪船,最先製造出來的近五十艘,全部歸於了海軍,而用於海上運輸的商貿輪船,一直到瑞昌十一年底才開始出現,與此相同的是,用於陸地運輸的車輛,也是這個時候才開始出現。
登萊新軍也進行了規模化的改革,水師改名為海軍,火炮營改名為炮兵營,分別從登萊新軍之中獨立出來,由此形成了陸軍、海軍和炮兵營三足鼎立的局勢,陸軍之中的軍種也變得多樣化了,騎兵營、步卒營、斥候營依舊是其中的主力。
兵部和都督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軍隊的具體事宜,由兵部直接負責,都督府則成為了名義上的榮譽機構,不再負責軍中任何具體的事宜。
按照皇上的旨意,兵部將全國化為了八個戰區,每個戰區都駐紮有登萊新軍,地方上原則上不再駐紮軍隊,包括山海關的駐軍都全部撤離了,地方治安事宜,全部交給了地方官府。
八大戰區中最為關鍵的戰區,就是京城戰區,負責京城、北方和蒙古草原的巡邏安穩,一共駐紮有十五萬大軍,喬明俊成為京城戰區的總指揮。
登萊新軍的總兵力控製在百萬人左右,其中陸軍六十萬人,海軍三十五萬人,炮兵營五萬人,其餘的火器局等研究機構,有接近一萬人的軍人。
軍隊的直接指揮權,歸於皇上,兵部無權直接調動軍隊,調動軍隊務必是皇上的聖旨,若是地方上出現緊急情況,需要臨時調動軍隊,可采用報備的製度,調動小規模的部隊,爾後通過驛站稟報皇上和朝廷。
登萊新軍的強悍,實實在在,瑞昌十一年四月,日本國不安分,故技重施,入侵朝鮮,試圖完全占領朝鮮,得到奏報的皇上勃然大怒,派遣海軍前往朝鮮與日本水師作戰,登萊新軍海軍采用了閃電戰的方式,在短短兩天時間之內,全殲了日本龐大的水師,海軍的炮火讓日本水師毫無還手之力,隻有挨打的份,這還沒有完,海上戰鬥結束,海軍又奉皇上的聖旨,前往日本島,撕開日本國的防線之後,強行登陸,一路突進,險些滅掉了德川家族,那些德川幕府家族的武士,在犀利的槍炮麵前,毫無招架之力,唯有送死的份。
最終還是德川幕府將軍與天皇一同出麵,拿出來大量的錢財和糧食賠償,表示永遠服從大吳王朝的管轄,才讓登萊新軍的海軍撤離。
此次的作戰,西方不少國家的使者,想方設法參與了,他們親眼目睹了登萊新軍的驍勇,通過他們的宣傳,強悍的登萊新軍聞名全世界。
瑞昌十一年年底,歐洲、東亞、美洲、非洲等地的國家,全部在大吳京城設立了使館,禮部也專門加強了對外聯絡的力量,不少重大的外交決策,都是皇上和太子親自參與確定下來。
東方的大吳朝廷,已然成為世界的中心,享受了萬國來朝的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