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太阿(1 / 2)

從蕭恪手中接過劍身,端在手中,舉至腹高。

那劍,是至今為止,蕭煜遇到過的最沉的劍。

劍鞘之上,鑲嵌了無數細碎的紅綠寶石,在習武堂明火通透的燭光照耀下,閃發著奕奕光澤。

苗疆王室所特有的繁複花紋圖騰,在這劍鞘上,正是用這些璀璨的紅綠寶石,鋪就而成。

手柄之上,纏了細細的天鵝絨,握在手中,極是柔軟舒服。

從外觀和重量而言,這樣的一把劍,做工考究,華麗尊貴,顯然更適合收藏和觀賞,而非戰鬥。

略略向後撤出一步,與顧玉青和蕭恪拉開一人遠的距離,蕭煜一手拿著劍鞘,一手將劍緩緩抽出。

與它富麗堂皇的外表不相符,劍身不過尋常,甚至毫不鋒利,隻怕殺傷力還不如一把生鏽的菜刀。

隻令人訝異的是,這柄劍,是斷劍。

原本通長的劍身,被攔腰齊齊截斷。

看著蕭煜劍身劍鞘徹底分開,蕭恪不禁道:“這劍的劍刃雖算不上鋒利,甚至有些發鈍,可練就它所用的鐵卻是最好的生鐵,怎麼會被齊腰斬斷!”

蕭恪所言不假,鑄就這柄劍時,所用的材料,乃是最最堅韌的,而為了凸顯重量,這柄劍,比其他所有劍,劍身都要厚實。

灼灼跳躍的燭火輝映在它銀霜一般的身上,凝著劍頭處那齊齊的不帶一絲一毫齜裂的斷裂之處,蕭煜擰眉細思一瞬,道:“普天之下,能將它如此幹淨利索斬斷的,也唯有父皇禦書房中懸掛的那柄太阿了!”

太阿?

太阿寶劍威力究竟如何,她從未見識過,可有關其傳說,卻是在古籍中讀到過。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出兵伐楚,舉全國兵力,將楚都圍困三年,隻為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太阿寶劍。

世人都說,太阿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太阿劍乃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隻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隻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如此彙聚天地機緣的一柄寶劍,竟是在楚國被連就而成,晉國君主自然心頭不悅,想要據為己有。

不過,奪劍乃因,終其根源,不過是想要借著這一由頭,將楚國徹底消滅罷了。

大國舉全國之力圍攻小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裏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晉國派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

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太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隻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

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呐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

楚王雙手捧劍,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

就在那尖利的劍頭直指城下楚軍的一瞬,發生了匪夷所思又震撼人心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