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愁這個,先把貼子寫了,明天單請這三位姑娘過府,皇後娘娘要來親臨。”蓮菂催著安公子寫貼子:“原來這府邸就是當年鍾離大人的宅子,皇後今天對我說是故地重遊,我才知道。”
安公子執筆,蓮菂捧過貼子來。安公子用筆尖指著外麵院子:“那裏有幾處都是老樹舊房子,那才是原址。這邊新翻蓋的,是把兩邊都擴進來而成。”蓮菂不明白:“怎麼這宅子,不賞給五皇子六皇子,或是給還小的十四皇子十五皇子留著,偏偏給了咱們家。”
“我也不明白這意思。一年之中,皇後會來四、五次,去她的舊住處看看。”安公子說著話把貼子寫完,交待三個家人這就送去,對著蓮菂道:“你才出宮也不得歇著,明天請人來,是怎麼招待,皇後又有什麼話,咱們還得商議商議。”
董家接到慶寧郡王府的貼子,慌忙送進去。董夫人新到京不到一個月,該拜的客還沒有拜完。原本今天要拜客,看過貼子先打發一個家人出去:“去告訴親戚們,今天我不得去,大姑娘要出門拜客要緊。”說著往女兒房中去,一路上打雞罵狗不得安寧:“姑娘出門的新衣,裁縫怎麼還不送來?昨天看的禮物,還缺一份兒可怎麼辦?”
在房中的董玉簪聽到母親這樣大動靜進來,心裏這就有數。丫頭打起門簾,董夫人喜上眉梢進來:“兒啊,這日子太緊了,害得你不能好好準備衣服首飾。不過這也證實你母舅說的話,郡王的親事,是要先訂下來的。”
董玉簪不無羞澀,還是提醒母親:“隻請我一個嗎?未必吧。”董夫人還是喜色不變:“我狠狠交待過門上人,隻要是郡王府上來的都好好招待。來送信的人說要送三家,所以沒有耽擱就走了。不過門上人也得力,不僅問出來是哪三家,還告訴一個要緊的消息,明天皇後也要去。”
“母親,我還沒有見過駕呢?”董玉簪有些緊張。董夫人雖然緊張但是喜滋滋:“你不用擔心,一會兒我在這裏看著,讓媽媽們陪你把禮節再演練幾回,明兒我和你父親陪著你一起去。要知道,我和你父親夜裏說話,這三個人中,最有可能的倒是你呢。”
董玉簪不解,問過母親另外兩家是哪幾家,疑惑地問母親:“一家是老臣,一家是外臣,父親和母親何故這樣認為是我?去做客那天,郡王一直不見,下半天才出現,我是隨著姑娘們遠遠對他行個禮,當時他身邊還站著五皇子和太子殿下,我身邊有四、五個姑娘,我想他並沒有看清楚我。”
這話讓董夫人聽著直樂:“他看不清楚有什麼!安大人安夫人看清楚就行。要是沒有看清楚,還會明天再請咱們。”董夫人心滿意足地想一想:“明天皇後也來,不管選中不選中,你一定要好生著才好。”
董玉簪一笑:“母親說話我不明白,剛才說最可能是我,現在又說不管選中不選中的話,讓我聽哪句是的。”董夫人對著女兒泛紅的麵頰看過去,明白女兒心思的她笑著道:“讓我說給你聽聽。這家老臣是庸王的舊臣,這家外臣又是手握重兵。”
“那不是更好,一個說明念舊,一個說明有權。”董玉簪俏皮對母親道。董夫人笑吟吟全然不放在心上:“庸王也罷了,這還用我說嗎?這家外臣手握重兵,慶寧郡王要避嫌疑,是不會選這一家的。這種權臣重臣,他們家不傻,應該留給皇子們。”
董玉簪放下心來,這口氣鬆得有些重,聽在耳朵裏的董夫人又是一樂,悄聲問女兒:“我怕你弄不清楚那個是郡王,特讓丫頭去指給你看,你也看仔細了吧?人物俊俏,又和中宮的幾位皇子們極好。”說到這裏,董夫人再指點女兒:“當然他母親出身不好,不過安家是大富之家,按我對你說的,對他母親多多尊重就是。出身不好的人,最計較這些。”
董玉簪對著母親撒嬌道:“這個我知道,不用母親交待。”董夫人母女在這裏樂嗬嗬地說起明天再去做客,不管選中與否,能見到皇後,都是一次榮耀。至於慶寧郡王家裏並無嬌女,一切都是打著夫人拜蓮菂的旗號來的,這一點兒上夫人們不會介意,反正過去,一定是母女一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