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名,為地球發聲。”

2020年3月28日晚,WWF地球一小時開啟線上互動儀式,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聯合知名企業家、藝人、音樂人等,帶來禮讚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互動一小時;也為當晚在家中通過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的環保公眾,帶來了解和思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共生”的一小時。

今年是“地球一小時”進入中國的第12年,借助積累多年的社會影響力,2020年“地球一小時”攜手政府、企業、媒體等合作夥伴,在“與自然共生”的大主題下,從杜絕野味陋習、改變消費習慣、減少食物浪費等三個方麵共同倡導和推動社會各界一起為地球減負,為地球發聲,共創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2019年,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係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有100萬種動植物麵臨滅絕的威脅,超過25%的物種受到威脅。這一嚴峻的現實要求采取強有力的全球行動,以確保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未來。

因此,2020年必須成為各個層麵的“全球行動年”,廣大的社會民眾,特別是正在創造和改變未來的年輕人,必須用實際行動為地球發聲, WWF提出三個具體倡導。

杜絕野味陋習,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讓生活更美。食用野生動物是自然界失衡的開始,也是人類健康危機的開端。早前,我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會同時長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下發公告決定自1月26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全麵禁止人工繁殖場所野生動物轉運販賣,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這一史上最嚴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凸顯了提升公眾意識的必要性。

改變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讓自然更美。雖然塑料有許多有價值的用途,但過度依賴一次性塑料還是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後果。全球每分鍾賣出100萬個塑料飲料瓶,全球每年使用5萬億個塑料袋,而這些塑料製品近一半是一次性的。據調查,目前每年有超過800萬公噸塑料流入海洋,造成每年10萬隻海洋生物死亡及其他破壞。因此, WWF認為,消費者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企業商業行為的變革,改變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做可持續生活踐行者。

減少食物浪費,選擇可持續生產食材,讓身心更美。有資料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不負責任的食品生產、分銷和低效管理造成的大量浪費,威脅著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以及地球本身。今天,全球超70億人消費了地球自然資源的1.7倍,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食品需求量將翻一番。因此,WWF建議,公眾在選擇美食時,應以生命之名心係地球,減少食物足跡,實現飲食多樣化,葷素合理,減少食物浪費。

“保衛地球,保衛生生不息的世界,也是保衛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繁榮昌盛的權利。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爭,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力量與才智。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戰鬥號角已然吹響,希望以地球一小時作為我們出發和變革的起點。讓環保超越一小時,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地球守護者!隻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才可以扭轉地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WWF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盧思騁說。

我們畏懼大自然帶給我們毀滅性的災難,我們還沒有可以抗衡自然災害的能力。人與自然的戰爭早已開啟,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參與進這場戰鬥中。

時至於此,大自然的呼聲越來越高,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起來,既然我們無法駕馭住自然,就請與自然和平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綠動地球,我們與自然共生。

謹以此文獻給為地球環保工作的人們以及所有地球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