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幫我找個老伴兒(1 / 2)

一頓飯吃得白爭愁眉苦臉,這可是村裏唯一的種羊!一棵活的搖錢樹!或許,現在也就隻有村裏那些等待配種的母羊比他更悲傷了。

至於說楊村一行,的確是有那麼一戶人家沒錯,但是說媒的另有其人,壓根兒就沒請麻嬸,顯然,李鳳竹嘴裏的大酒,並不是這一頓。

吃過飯,來到派出所,莊坐田和李鳳竹依然不得離開,白爭單獨問了問前者,事發當天,麻嬸是什麼時間回的家,得到的答案卻不盡人意。

莊坐田白天一直在地裏勞作,連午飯都是帶好的,直到天黑得不能做活才會來,具體時間,他也說不準。

這麼一來,大酒的事兒,就真的難辨真假了。

孫敬嚴這兩天一直在所長辦公室裏帶著,而楊鼓則是和一眾民警打成了一片,閑下來的時候就往值班室跑,找人嘮嗑兒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他似乎對書架上的那些婦女之友挺感興趣。

白爭坐在門前,腦子裏一團亂麻,透過值班室窗戶看到與眾人嬉笑的楊鼓,心裏不免納悶兒,都說什麼樣的將軍帶什麼樣的兵,孫敬嚴那麼板正的人,怎麼會帶出來這麼跳脫的手下?

樊梨花是隨隊法醫,屍檢結束以後,也沒有返回縣城,這會兒正跟著帕所在院子裏曬藥材,帕所平日裏笑臉就不多,自打徒弟來了,扮得更是嚴肅。小妮子在師傅那兒得不到好臉色,就偷偷的衝白爭使眼色。

且不說他沒有救人於水火的能力,這會兒也沒那個心思,轉身進屋,氣得樊梨花直跺腳。

“你說你啊,上輩子的得扶了多少老人才換來這麼一份豔遇,還不好好珍惜。”宋青樹叼著煙直搖頭。

白爭:“見閃說雷,哪來的豔遇。”

“現在是沒有,不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聽過沒?”

白爭不答話,宋青樹也懶得一直調侃他,“鄉情鄉俗我不如你,但是我知道少數民族同胞的聯姻活動可是很多的,什麼排歌踏青,篝火定情,那也是要吃飯的,你說,有沒有可能不是酒席,而是這種類似的活動?”

白爭認真的想了想,記憶裏,在二月初三的聯姻活動,好像,沒有,等等!聯姻活動是沒有,但是吃飯的有啊!

彝族,二月初三,長龍宴!

距離鄔棚鎮最近的彝族聚居地位於蘭陵縣和東亭縣的交界處,每年的二月初三,一向安靜祥和的古塘總會熱鬧非凡,每家每戶都會參與到長龍宴中來。起高灶,開陳酒,搬出自家的飯桌兒,放到街上,從村頭,到村尾,連接起一條桌椅板凳的長龍。而且,他們歡迎外來朋友上座吃飯,可以說,彝族長龍宴,是全縣上下的盛宴。

如果麻嬸真的在二月初三那天去了那兒,倒的的確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大酒。

沒有過多猶豫,向所長白楊請示過後,拉上彝族本家的帕所,急忙就出了院子。

半倚在門框上的宋青樹嘖嘖兩聲,“孺子可教。”

一老一少乘坐柴油三輪兒下了山,而後搭車上了縣城,包了一輛出租車,直奔古塘。

“甭管你是哪村的人,來,就請上桌兒,頂好的酒,頂好的菜,管飽管醉。”帕所對本族長龍宴如是總結。

“我記得以前好像是一村人吃一桌飯,現在還是這樣麼?”

老帕所點點頭,“嗯,你倒是曉得規矩。”

白爭怎麼能不清楚,幼年流浪的時候,彝族長龍宴是每年必去的,他和一幫夥伴從滇南北部的青花崗過來,每回都是跟青花崗的老少爺們一起坐,那時候不像現在,路再遠也要湊熱鬧的人很多,流浪兒也不少,一個桌子坐不下,得虧那些質樸的同鄉不嫌棄,總是把流浪兒擱在腿上,共用一座兒,不然的話,他們怕是連湯水都撈不著。

趕到古塘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了,因為兩者對長龍宴舉辦的街道熟門熟路,也不用問人,徑直就摸了過去。

街道兩側,一棟棟的水泥房代替了八年前的泥胚小屋,多了些生硬與筆整,但卻少了些煙火氣。好在這條路看起來還是那麼的長,就如同白爭小時候看到的一樣,站在街尾,休想眺望到街頭。

因為外鄉人參加長龍宴都是在街尾添桌兒,所以要想打聽消息,最好的選擇就是街尾的人家。

白爭敲了敲麵前的木門,不大會兒,一個男人給他開了門。

男人遠沒到花甲之年,背卻彎成了一張弓,頸後頂起的肉峰好懸能跟頭頂齊平。

“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