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受過優秀的訓練,善於練兵,他之前的那些鐵騎兵團就是自己拉攏訓練起來的。吳承宗也很放心的把三千步兵的訓練權交給了他。
不過讓人感到不對勁的是,這麼長時間,晉軍竟然再也沒有對他們進行打擊,聽到這個問題,甘祖告訴他們,現在全國各地有許多門閥家族,把控一方政權,再加上現在朝政是由劉裕把持,許多地方的人不服氣。
這是33歲的吳承宗第一次聽到劉裕這個名字,他那時候還不知道,這個人是有多可怕,可怕到,他把他等死了,才能得到天下。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吳承宗軍周圍的起義力量從九月份開始就紛紛過來投靠,歸順。
公元408年2月4日(義熙4年),吳承宗下定決心,發兵晉安(今福建福州)。
2月5日,吳承宗令甘祖率領步兵三千,騎兵五百,弓箭手五百,從永嘉出發。令吳承名率領三百水軍,從臨海出發,水路攻晉安。
2月10日,甘祖軍兵臨城下,同日,與吳承名兩千水軍會合,與次日,發起總共。
在攻打晉安的時候,吳承宗就已經了解,裏麵的守軍大概在四千左右,而且屬於比較能打的那種,守將薑超,有一點軍事天賦,讀過孫子兵法。雖然不怎麼樣,但是功不成,防有餘。晉安裏麵的糧草足以他們支撐一個多月,吳承宗軍不行,他們隻有二十天的時間。
從頭到尾,連續幾天,擁有整整三千多人的甘祖軍死活不能破城,這也是沒辦法的,要知道,如果是和敵人平原作戰他不會畏懼,但攻城實在是不行,至少現在不行。吳承名就不用說了,更加沒辦法,而且由於晉安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城市,晉軍不論怎麼樣還是派了一千人過來支援,吳承宗知道了立馬讓人傳信給甘祖。
收到信的那一刻,甘祖仰天長歎,心想,真是看錯了,吳承宗也不算什麼雄才大略的人,這封信一定是讓他帶兵打援的信,這樣子雖然沒什麼問題,可是時間會越拖越久,不利於攻克晉安。
但看到信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錯了,吳承宗,是個好領導。
他說,讓甘祖全力以赴的攻打晉安,絕不能放棄,那一千晉軍,他親自帶領一百騎兵,一千步兵去攔截。雖然這樣一來臨海永嘉兩地的防禦守軍就不足五百了,但是他敢於嚐試,懂得取舍。
原本吳承宗還想著會有一場苦戰,結果打了一天,對麵死了一百人,竟然直接跑了。
無奈,實在是無奈,吳承宗都有些過意不去了。
然後他揮兵南下,援助晉安。
2月19日,甘祖大軍麵對著晉安久攻不下,當天中午就看見了吳承宗本人,聽說了他的經曆以及晉軍的反應之後,甘祖隻是微微一歎,沒有再說什麼。
甘祖感歎的是晉朝大軍很多都是這樣的表現,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會顯得晉軍不耐打。其實他們也不用覺得自己不行,畢竟當年國民黨和日本的淞滬會戰裏麵,國軍的大潰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七十萬大軍裏麵有很多的雜牌軍。
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這種情況,軍隊多了就不能保證質量了,不信你看看北宋時期,擁有上百萬的軍隊到最後不也是打得一塌糊塗?
2月20日,吳承宗,甘祖,吳承名,合計四千多人,對晉安再次發起了總攻。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火藥沒有發明,投入戰爭之前,攻城略地,幾乎都是靠著人數堆出來的,如果說是一些大的城池,排除有內奸從裏麵開門以外,不打個幾個月的,就不要來了。
就這樣,吳承宗軍一直打,打來打去,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已經死了一千多人,這就不好玩了,虧本了都。打的話,也不知道還要打多久,不打的話就這麼回去,也實在是太丟人了吧?
當然了,回過頭來,晉安裏麵的人也不好受,損失慘重,弓箭,石塊等等,都已經消耗殆盡,最多還可以支撐幾天,到時候能扔的都已經扔了,還能怎麼辦?
太守薑超在城裏麵焦頭爛額的走來走去,搞不明白為什麼沒有援軍,晉安如此重要的城市,這麼說也要有人過來支援啊?
現在整個晉安的士兵都隻是靠著援軍來支撐著,如果他們知道已經沒有了援軍,他們隻是棄子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2月24日,也就是第二天,晉安城內,有一個人來到了吳承宗軍中,甘祖見到了他,便問他是誰,來幹什麼。
“於大文,晉安師爺,前來替將軍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