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大文同誌堅持中國傳統文化,委婉的拒絕了,說為了以免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還是算了吧,將士們承受得住這種風雨。
章祥聽了之後,對他來投降更加的深信不疑,然後親自冒著大雨,請於大文還有一千軍入城,說都是自己人,我相信你,不用擔心。
就這樣,大軍入城!
好了,這一戰,正式開始吧!
6月2日,大雨漸漸小了,而於大文軍已經了解到了新安的情況,地形圖,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當天,章祥還沒打算出兵,便接到了消息,吳承宗親自率領大軍四千,浩浩蕩蕩的前來新安。
於大文假裝很緊張的樣子,讓章祥不論如何也有殺了吳承宗,要不然,他死定了(真能裝)。
章祥拍了拍胸口,表示一定會殺了吳承宗,並且說吳承宗軍隻剩下幾千人,不足掛齒。
第二天,吳承宗軍兵臨城下。
章祥當即出兵兩萬,下定決心一舉殲滅眼前這來挑釁的幾千人。
結果大軍前腳剛走,於大文後腳就出來搗亂。他親自帶著兩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活抓章祥。
城外的大軍就沒有打起來,就聽說主帥章祥被抓住了。在古代,軍隊裏麵以主帥為首,一旦主帥出事,軍隊立馬大亂。
君不見明朝靖難之役,朱棣與李景隆幾十萬大軍打得天昏地暗,本來都已經碾壓朱棣了,誰曾想一陣大風硬生生的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幾十萬大軍硬是被朱棣大軍擊潰。
這一戰,晉軍三萬,死傷兩千,潰逃一萬四千餘人,投降的有一萬五千人。
這一戰結束,吳承宗就想著帶著軍隊離開新安,畢竟距離晉都健康越來越近了,別說劉裕不安心,他都不安心,但於大文站出來斬釘截鐵的告訴他,新安,絕不能放棄。
那好吧,聽你的。
6月5日,吳承宗從一萬多投降者裏麵,挑選出了五千多人。
至此,吳承宗軍人數至一萬,第一次擁有了正麵對抗晉軍的力量。
健康方麵的世家當然是大怒,但更多的是無奈,落寞。
寒門掌機要的日子即將來臨。
與此同時,劉裕已經在路上了,他以自己的軍事天賦察覺到章祥軍必敗無疑,所以打算來一個出奇製勝。
果然,真的是讓吳承宗軍措手不及。
6月7日,劉裕率領三萬大軍,達到新安,兵臨城下。
原本是打算直接打下新安的,但是一聽說裏麵的守將名字,立馬改變主意,繞過去。
裏麵的守將是誰?答案是,吳小寧,於大文,軍三千人。
劉裕開會表示,並不是因為之前打怕了(再胡說八道,我都不信),而是他們不能耽誤時間,所以直接打算取下東陽,讓這三千人孤立無援。
不管他是不是怕了,反正這個辦法不錯,由於剛剛占領新安,裏麵的糧草並不多,隻是足夠吳承宗軍十天的補給。
6月11日,吳承宗和甘祖帶著六千人馬,來到了東陽,嚴陣以待。
刹那間,劉裕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包圍圈,前有吳承宗,後有吳小寧,不過現在的他還是可以做到想走就走的,畢竟他身後新安裏麵隻有三千人而已。
6月12日,劉裕率軍兩萬,對著東陽發起了進攻。
這一戰一直打到了6月19日,劉裕損失慘重,達四千餘人,吳承宗軍的守城工具也已經消耗殆盡,雙方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新安的於大文在這一期間曾經想敲黑棍,但中了劉裕剩下那一萬人的伏擊,差點全軍覆沒。
6月25日,甘祖率領三千人出城,與劉裕軍短兵相接。
一開始劉裕還以為吳承宗是來玩命的,但過了一會發現對麵並沒有傾巢出動,於是二話不說,讓騎兵掄一圈過去。
麵對著劉裕這種攻擊,吳承宗頭疼不已,畢竟對方是晉朝的軍隊,有錢,雙方完全是不一樣的性質。
而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南方,也就是吳承宗的後院,起火了。
6月26日,劉裕麾下大將王鎮惡率領五百人從南方的義安,龍川,興寧三處調集大軍三千多人,直接對著建安一頓猛打,打得吳軍措手不及,全軍覆沒,第二天,建安失守,七百人全部陣亡。
當天,晉軍也顧不了休整,爭分奪秒的向著晉安打過去,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6月28日兵臨城下。
晉安守將是吳承名,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五百人的士卒已經亂了,無奈之下,他隻能帶著四五十人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