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的吳承宗大驚失色,讓甘祖率領一千人南下接應吳承名,並且阻擋晉軍的行軍速度。
劉裕見甘祖帶著人走了,便讓人再次發動攻擊,終於,在7月7日破城,東陽淪陷,吳承宗軍損失慘重,帶著剩下的兩千人退到了臨海。
這一戰,大大的削弱了吳軍北方的戰鬥力,並且將新安裏的三千人徹底孤立在劉裕軍的勢力範圍。
禍不單行,南方的甘祖軍雖然擊退了王鎮惡,但隻剩下五百人帶著吳承名回到永嘉。
7月11日,吳承宗退回永嘉。
劉裕集結一萬五千人,包圍臨海,而南方還有著他的王鎮惡帶領的兩千餘人,兩麵夾擊。吳承宗此時此刻隻剩下臨海和永嘉兩處地方遙相呼應,東陽哪裏基本靠不住。
7月13日,晉軍發起總攻!
7月14日,東陽的吳小寧,於大文率領剩下的千人連夜突圍,突破晉軍防線,一路向東,打算讓劉裕腹背受敵。
說實在的,劉裕可不是傻子,他可是有著南朝第一帝稱號的帝王,同一種戰術怎麼可能讓他們用第二次?
果然,吳小寧中了埋伏,他們被圍困了兩天兩夜,最終在19日,大軍崩潰,於大文被活捉,吳小寧逃過一劫,帶著三十幾人突圍,進入深山老林。
劉裕得到消息的那一天,仰天大笑。
吳承宗,你死定了!
7月22日,劉裕大軍一萬五千從北方逼近臨海,而南方的王鎮惡軍也是靠近永嘉。
此刻的吳承宗算得上是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生死危機,他現在滿打滿算的軍隊也不過四千左右,臨海有兩千千,剩下的全部都在永嘉。
他把臨海交給了甘祖,對他說了一句話。
“將軍若是不敵,便棄了臨海吧。”
甘祖沉默了一會,堅定的搖了搖頭,然後出發去了他的陣地。
7月24日,劉裕軍發起總攻。
關鍵時刻,吳承宗親自帶著兩千人出城,在永嘉周圍的雁蕩山伏擊,南方晉軍不熟悉地形,在陣亡了一千人的情況下,全軍撤退二十裏,離開了雁蕩山的範圍。
而同一時間,吳承宗給甘祖下了一個命令,讓他務必堅守五天。
7月26日,也就是第二天,吳承宗把永嘉和一千士兵交給了自己的弟弟,然後自己帶著剩下的所有人四百人向著南晉軍打過去,在他看來,隻要擊潰了南方軍隊,他們就可以釜底抽薪的和劉裕戰上一場。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雁蕩山外麵的晉軍收到了劉裕的死命令,必須打入雁蕩山,包圍永嘉。
他們還沒有付出行動,便遭到了吳軍的夜襲。
他們實在是鬱悶,因為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反賊應該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怎麼敢打出來呢?
可是,事實擺在眼前。
王鎮惡率領晉軍撤退,吳承宗欲乘勝追擊,結果一個消息傳來,讓他所有的計劃全部都亂了。
7月28日早晨,臨海被劉裕軍攻下,甘祖本人帶著一百多人趁亂回到了永嘉。
完了,徹底是完了,才第三天甘祖就守不住了,這足以證明劉裕的強悍,而且說實話,雙方的兵力,將領素質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甘祖雖然是大業帝國的開國元勳,可現在的他還沒有那個能力,況且劉裕實在是太可怕了。
這下子吳承宗無法痛打落水狗了,隻能火速回到永嘉,而劉裕也已經整合了所有的軍隊,來到了雁蕩山外,隨時準備打入永嘉。
現在的吳承宗軍隻剩下可憐的兩千人,最要命的是,南方的晉軍反應過來了,帶著剩下的一千多人包圍了雁蕩山南方。
7月29日晚,吳承宗召開了會議,此時的情況實在是糟糕到不能再糟糕了。吳小寧下落不明,於大文被抓了,兵力不足,人心惶惶。
次日清晨,吳承宗對著他的軍隊,說了一段話。
“晉軍之殘暴,諸位有目共睹,如今,不戰則亡,戰還有一線生機!若不願意留下的,可以離開!”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老套路了,人群之中出現了幾個高呼誓死跟隨大將軍的人,然後剩下的人也是盲目從眾。
外麵的劉裕他不需要這麼做,因為他們現在士氣高漲,隻需要一句話便可以讓他的士兵前赴後繼的賣命。
“第一個攻入永嘉者,賞黃金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