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宗很清楚,現在絕對不能在永嘉坐以待斃,必須外出抗敵,於是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親自帶著一千人北上埋伏劉裕北軍,甘祖軍一千南下,永嘉隻留著吳承名和兩百老弱殘兵。
這是真的要玩命了。
這一場戰役很容易描寫,如下:
8月1日,吳承宗軍遇劉裕軍一萬,崩潰。同日下午,甘祖軍損失慘重。
8月3日,劉裕晉軍浩浩蕩蕩的兵臨城下,包圍了永嘉,此時此刻,吳承宗隻剩下一千三百人,其中有很多都是臨時拉過來湊人數的。
據說吳承宗在稱帝後的某一天說到這件事情的時候都是有些後怕。
晉軍總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吳承宗軍會在這裏全軍覆沒,而大業帝國也隻是海市蜃樓,不存在的。
時間過去了三天,永嘉已經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就快要堅持不住了。
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出來壞事情的人,舉個例子,好比如嶽飛,他北上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可是秦檜的一句話,卻讓他陷入萬劫不複的地步,直接改變了大宋帝國的命運。
現在的情況有些相似,反正就是有人出來壞事情。
8月6日,邊境告急!
後秦政權大軍鐵騎再次南下,合計三萬左右。當時的後秦皇帝,是姚興(366年~416年)在位時間 394年-416,字子略,京兆郡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後秦第二位皇帝,秦武昭帝姚萇嫡長子。
他的政治和軍事能力那是極其強悍,在擊敗前秦苻登後,正式即位,年號皇初,統一關隴地區,實現後秦、北魏、東晉三足鼎立。
弘始元年(399年),率兵南伐東晉,攻陷洛陽,基本控製黃河、淮河、漢水流域。
然而,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導致國力不足,苛捐雜稅激化階級矛盾。內部諸子爭位,皇太子姚泓懦弱平庸,導致政局不穩,動搖了國本。
此時此刻的姚興也是因為看見了劉裕被南方的起義軍搞得焦頭爛額,就覺得這個漢人也不過如此,於是悍然出動軍隊,希望能拿下長江以北的河南地區,如果不行,那就掠奪一番,順帶惡心一下劉裕。
姚興的做法的確是深深地惡心到了劉裕,於是他隻能放棄目前的戰況,離開福建地區。
有人會問,區區三萬,何足掛齒?地方軍足夠了。
可惜事實就是那麼殘酷,那時候的東晉不僅僅是隻有一個劉裕,荊州地區有劉毅,司馬休之,益州分裂,廣州徐道覆,盧循虎視眈眈,劉裕就算是掌控了東晉朝廷也不過是得到了一張虎皮。
沒辦法了,現在是兩邊都不好打了,胡騎大軍浩浩蕩蕩,一路南下,直接逼近襄陽,荊州地區,然後繞到淮河一帶。
劉裕直接下令撤退,大軍北上,留下五千人圍永嘉。
不管怎麼說,對於劉裕來講吳承宗隻不過是個泥腿子,而後秦政權的鐵騎才是最麻煩的。
有人問,於大文怎麼辦?劉裕回答,帶回去健康殺掉。
這一切都沒辦法挽回了,現在的永嘉情況並不樂觀。
吳承名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擁有著不下於甘祖,曹達(這個是後來的)的軍事天賦,隻不過吳承宗卻一直都是把他當成自己那柔軟,平凡的弟弟,從來不願意讓他冒險。
他知道自己是在造反,隨時都有可能死,他希望自己的弟弟可以活下來,保留他們吳家的一絲血脈。
劉裕撤退的那一天吳承名私下帶著三百騎兵,風風火火的打了出去。
在外麵的晉軍差點反應不過來,雙方交戰,而吳承名率領的騎兵就好像一把利刃,直接切開了他們的防線,殺了出去。
很快,他們追上了劉裕軍後續部隊,於大文就在裏麵。
一開始吳承名是讓人換上了晉軍的服裝,隨後假裝後續部隊,最主要的是晉軍將領並沒有懷疑他們的身份。
因為在他們看來吳軍那些反賊此時此刻早已經被宋公打得落花流水,瑟瑟發抖了,自己不過去打他們就不錯了,他們怎麼還有膽子過來?
可惜事實就是如此,吳承名打入宋軍內部之後,搞清楚了於大文的位置之後,到了晚上,他們就開始四處放火,製造混亂。
在吳承名的帶領下,他們奇跡般的救出了於大文,我相信,當時的於大文是傻眼的。
當劉裕聽到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氣的說不出話來了,麵對大火紛飛的軍營,他極其驚愕。
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是普通的火災還是有人偷襲?緊接著,到了第二天劉裕才搞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此刻,劉裕仰天長歎。
“賊不滅矣!”
救出於大文的吳承名並沒有立刻回去,而是在福建一帶逛了一圈。
8月11日,還在圍困永嘉的五千晉軍突然發現,有一支上萬人的部隊出現,他們發現了異常,緊接著立馬擺開隊形,一副要決一死戰的樣子。
這時候於大文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直接來到了兩軍陣前,氣勢囂張的告訴晉軍,他們的大將軍劉裕昨天晚上已經死在了亂軍之中了,不相信?那若非如此,他怎麼能跑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