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有關於帝國北方的事宜(1 / 2)

太子吳立炎到了太原那可不是被貶,準確來說是被吳承宗賦予任務。

“領北地駐軍,抵禦鮮卑。”

這件事情我們就說來話長了。

正華三年(公元427年)六月十二日,齊王吳承名斬殺魏武宣帝拓跋連,隨後其弟拓跋黎在草原稱帝,改元德裕。

拓跋黎看著自己的哥哥因為挑釁業朝而覆滅,所以他並沒有重蹈覆轍的和業朝死磕。

拓跋黎比起拓跋連還要高明一層,拓跋連即位,東邊掠奪北燕和高句麗,西邊掠奪柔然,以此壯大自己。

可是卻把自己推向了孤立。

早在正華元年的時候他就和拓跋連說過,希望可以聯合柔然,北燕,高句麗,以拒業朝。

但被拒絕了。

拓跋黎即位的時候北魏的情況算不上好,拓跋連時期擁有的近十萬騎兵到了他的手裏隻剩下三萬餘人。

“時魏帝勢弱,國庫空虛,人心渙散。”

拓跋黎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直接連續五次向高句麗求親,表示希望高句麗王室和他們結秦晉之好,高句麗可沒有那麼傻,畢竟北魏已經不是十年前的北魏了。

不過魏國外交官崔立向高句麗王說:“當今天下,業朝強橫,南伐宋,北征匈奴為屏障,如日中天,柔然懦弱,不敢反抗,北燕國小,亦是如此!一旦魏國覆滅,遼東為漢人故土,高句麗可得守呼?”

想來這段話我不用解釋了吧?

很顯然,業朝的強大讓周圍的國家很忌憚,尤其是高句麗,他霸占著遼東近百年,業朝怎麼可能不收回?

想長期占據這裏,就隻能扶持自己的隊友,去對抗這個龐大的帝國。

柔然太遠,不現實,北燕……太弱,那就隻剩下魏國願意和業朝死磕了,畢竟他們之間有血海深仇,連續三位皇帝死在業朝人手裏,這也代表著雙方不可能和解。

於是高句麗同意下嫁公主給皇帝拓跋黎,拓跋黎為了表示自己對高句麗的看重,也是立公主為皇後。

高句麗的和親隊伍裏麵有大量的糧草以及武器,戰馬,全部都是支援魏國的。

兩國聯合,那麼北燕彈丸小國夾在中間,在威逼利誘下也隻能加入魏國的陣營。

在正華六年(430年)五月份,北魏下嫁公主給北燕皇太子馮弘,完成聯姻。

隨後拓跋黎就開始和柔然接觸了。

由於北魏當年一直把柔然按在地上摩擦,所以柔然對北魏沒什麼好感。

但北魏一直派遣使者,聯係當時的柔然新任可汗吳提,年輕的可汗也是意氣風發,對業朝的一家獨大極為不滿。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在哪裏都通用。

北魏固然是柔然的敵人,但現在,他們的南方中原出現了一個共同的敵人,業帝國。

這個王朝剛剛完成了統一,散發著朝氣蓬勃,令人恐懼。

漢朝的一漢抵五胡依然讓他們曆曆在目。

草原部落都知道一個統一的中原帝國到底有多恐怖。

於是柔然決定,暗中和魏國聯合,不停的運輸戰馬,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