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他進攻的時機很對,再加上城內的魏王吳立德也是和他裏應外合,齊軍幾乎崩潰,全線崩潰,慌不擇路的逃跑,相互踐踏者無數。
就是這種情況下,他們竟然被反殺了。
宋得之和吳立德痛打落水狗,集合三萬騎兵出擊,想斬殺齊王吳承名,平定這一場叛亂。
但當他們得知吳承名駐紮在許昌,並且趕到的時候,看見的並不是殘兵敗將,而是一支極其精銳的騎兵。
那是齊王的藩王軍,七萬人。
當吳承名一聲令下的時候,七萬大軍就從四麵八方殺了出來,包圍宋得之和吳立德,隨後就是一場延續了三天的血戰。
宋得之曾經向外求援,但他不知道的是,根本不會有援軍到來,因為他自己就是援軍。
四月二日,業軍在齊軍的衝擊下,楚國公宋得之力戰而亡,年僅四十。
四月四日,魏王吳立德被亂箭射死,英年早逝,年僅二十四。
當兩位大人物陣亡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洛陽幾乎無人防備,被齊軍輕而易舉的入駐。
這一場戰鬥本身就是吳承名故意為之,他在軍隊瘟疫爆發之初就率領精銳大軍撤退了,被業軍擊垮的齊軍基本上都是步兵和雜牌軍,宿衛軍。
不管怎麼說,這個消息傳入長安,朝廷震動!
如果說在此之前吳承宗對吳承名還有一絲幻想的話,那麼在得知自己二兒子和小舅子陣亡的消息之後,他就徹底絕望了。
但眼下的這種情況,他也不能不處理,於是下令,潼關以東的全部軍隊撤退,回防關中,並且命令益州地區的軍隊通過漢中北上,拱衛帝都長安。
四月中旬,齊王吳承名順利的接收了潼關以東的大片地區,並且派遣自己的王太子吳立憲率領四萬人北上,占領了黃河北部的三郡地區,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不僅如此,北方和藍田血戰的吳立炎也是嚇了一跳。
這時候林從和宇文延都已經回來了,並且能和藍田大軍平分秋色,但看著南部三郡淪陷,吳立炎就心生退意了。
這時候宇文延勸告他,現在太原平城地區東部有藍田,北部有鮮卑,西部有匈奴虎視眈眈,一旦撤退,那麼就是國破家亡的結果。
是的,正華八年四月份的帝國北部情況就是這樣。
鮮卑收到了齊王反叛的消息,拓跋黎興奮得馬不停蹄的南下,隨時都有可能突然襲擊,占領六鎮和平城一帶。
至於匈奴十二部更加如此。
匈奴十二部隸屬於胡夏政權的北部土著貴族。
當年吳承名一戰生擒赫連勃勃,震懾匈奴殘餘部族,以至於他們隻能投降,成為業王朝的附屬勢力,並且在周滅北魏和業滅劉宋之戰中貢獻了大量的戰馬和士兵,功勞極大。
但中原王朝能讓草原部落服服帖帖的前提就隻有一個,實力。
之前的十一年裏麵,不過是大周還是大業,國力強盛,上下一心,凝聚力和戰鬥力都極其離譜,給匈奴十二部落一百個膽子他們都不敢亂來。
但是自從齊王吳承名反叛開始,業軍節節敗退,十二匈奴部落裏麵就有五六個不老實了,開始無故掠奪漢民牲畜和財物,大有挑釁的意思。
所以這種情況下,吳立炎一旦率領手下十幾萬人撤退,那麼山西地區就會被這幾個勢力撕得粉碎。
所以吳立炎不能退,那麼他又應該怎麼辦呢?
他準確的判斷出自己的堂弟根本不可能北上,因為就隻有四萬人,他們的目的絕不可能北上,最多就是行成一個緩存帶,堵住他的退路罷了。
後顧之憂暫時解決了,那麼就開始麵對其他三個方向了。
匈奴部分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這一次吳立炎能不能穩定北方局麵,隻要業軍一天沒有失敗,那麼匈奴也不敢亂來。
至於北魏,他趁火打劫也不可能是這個時候,畢竟業軍加齊軍二十幾萬人在這裏,他那點人過來還不夠塞牙縫的。
但此時此刻,業軍和齊軍以平城為分界已經你來我往的打了很長時間了,到了六月份,藍田依然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
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半年來藍田基本上一直在北方打太極。哪怕是之前包圍吳立炎在平城裏他都沒有全力死磕,等宇文延,林從回防之後他也是毫不抵抗的撤退。
這段時間派遣出去的軍隊都不超過五百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外麵公款旅遊呢。
至於藍田為什麼這麼做,關鍵在於一個字。
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