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南北局勢的好轉(1 / 2)

藍田不想謀反,真的不想。

他是洛陽人,當年吳承宗大軍攻克洛陽的時候招兵買馬,他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的,並且成為了吳承名的部下。

藍田父母早亡,自小被自己的奶奶劉氏帶大,所以常懷有感恩之心。

作為國公,他在長安自然是有自己的府邸,劉氏也被帶過去居住。

現在齊王反叛,劉氏自然是被關押起來了,這一點是藍田極其忌憚的。

更何況他本來就沒有想過謀反。

這年頭隻要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謀反啊?更何況藍田身居高位,家庭富裕,哪怕手裏的爵位隻是公爵,將來會一代一代的遞減,但也能保證後代幾代人衣食無憂,何至於為了代代相傳的公爵而去賭一把?

藍田這個人身上有一個很特殊的品質,那就是知足常樂。

相比之下,很多人都不及他。

公元432年,正華八年,六月二十日,北魏拓跋黎率領七萬騎兵悍然進攻撫冥鎮(今內蒙古四王子旗),並且攻克之。

時候他繼續南下,包圍了武川鎮(今武川縣),盛樂。

在平城的吳立炎眼看就要被兩麵夾擊,大將宇文延提出可以招撫藍田,隨後表示願意親自過去和藍田講和。

這時候林從也站出來說:“和談延去,抗敵吾往!”

吳立炎也是點頭同意,緊接著安排宇文延去找藍田和談,另一邊安排了三萬騎兵給林從,結果林從竟然說人太多了。

“殿下需要重兵把守平城,區區鮮卑,臣用五千騎能平之。”

然後,林從真的就率領五千騎兵離開了平城。

六月二十八日,林從率領騎兵在早晨突襲了圍攻嘉樂的北魏三萬大軍,鮮卑騎兵在開戰之初就被擊垮,後麵的部隊看前麵的部隊亂了就驚慌失措的跑了,相互踐踏者數千人。

其實也不怪鮮卑騎兵害怕,畢竟在此之前業軍已經好幾次把他們按在地上摩擦了,更何況連續三位皇帝死在對方手裏,那種震懾力可不簡單。

更重要的是林從本人不僅僅繼承了他父親的驍勇善戰,而且還把騎兵的優勢發揮到了極點。

再加上業軍騎兵那可是精銳的北騎軍,之前都說過了,北騎軍和征伐營那可是精銳部隊,有很多的將領都是經曆了滅北魏之戰和滅劉宋之戰的,算得上是身經百戰了。

這種將領帶出來的部隊能弱到哪裏去?

嘉樂方向的軍隊崩潰,在武川的拓跋黎也是被唬住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辦,詢問左右,還要不要和林從死磕?

林大當年硬生生的在拓跋嗣手裏把吳承宗救出來,他的威名可不小。

作為他的大兒子,林從在北方同樣是威名遠播,更重要的是前幾個月他和宇文延剛剛聯手把鮮卑部落從長城邊上趕出去幾百裏,不怕不行啊。

於是乎,在七月三日,北魏皇帝拓跋黎率領四萬餘騎兵北撤,放棄撫冥鎮,繼續盤踞草原,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露出自己的獠牙。

林從收回失地,凱旋而歸,全軍損失不到五百人,這一戰影響力極大。

不僅僅嚇退了拓跋黎,就連匈奴十二部落那些人都是被嚇住了,不敢再亂來。

就這樣,林從一戰震懾兩族,安然回歸平城。

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藍田歸順吳立炎了!

事實上宇文延進入幽州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藍田除了歸順,沒有第二條路了。

原因很簡單,宇文延進入幽州的時候,作為對手的反叛軍竟然對他十分熱情,還詢問身體狀況,家庭情況什麼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來到了自己人的隊伍裏麵呢。

其實這也不奇怪。

那個時候齊王北伐滅北燕,之後回到鄴城,基本上把自己的私人武裝帶走了,隻是留下了從長安帶出來的征伐營和北騎軍。

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舉動。

按道理,這些人可都是隸屬於長安中央的部隊,根本沒有那麼容易反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拆分化解,但吳承名沒有。

在他看來,這些人雖然說是朝廷部隊,但自己放了一個國公藍田在這裏鎮壓他們,那麼這些人就還可以穩得住。

他覺得如果說把這些人放到自己的嫡係隊伍裏麵,很容易出亂子。

隻可惜,藍田懸崖勒馬,棄暗從明是他沒想到的。

許多年前,吳承宗和於大文就已經說過了,吳承名可以為將,但難以為帥,正是如此。

當藍田大軍投降的消息傳到洛陽的時候,吳承名大為震驚,甚至於不敢相信藍田反了。

反複橫跳有些莫名其妙啊。

吳承名再三確認藍田反了之後,也是大怒起來。

這時候他召集文武大臣,詢問接下來該怎麼辦,是北上剿滅吳立炎,藍田,重新控製北方,還是一股腦的殺向長安。

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殺入長安,畢竟隻要殺入長安,他們就贏了,而到時候拒守黃河一帶,依靠三郡和鄴城組成一道防線,那麼吳立炎就隻能龜縮在河北地區,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