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南北局勢的好轉(2 / 2)

吳承名最後也是拍板決定,舉二十八萬之軍,進攻潼關。

這時候鎮守潼關的,是張升和魏國公甘贏,以及馮翎公主吳小寧,他們把關中和益州地區的十五萬大軍全部都壓到了潼關,長安一線,打算死守。

看著這個陣容,吳承名先是給吳小寧寫信,希望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可以識時務,打開城門,讓自己進入關中,然後被吳小寧回信罵了一頓。

七月十日,吳承名大舉進攻潼關。

十五日,大業皇帝吳承宗禦駕親征,率領長安京軍兩萬,抵達潼關。

在此之前,滿朝文武勸阻,說皇帝已經很多年沒有上戰場了,刀兵不詳,不應該親自過去以身犯險。

但吳承宗下定決心了,哪怕是宋皇後都拉不回來。

皇帝吳承宗懷著極其悲痛和複雜的心情(沒辦法,弟弟反了,兒子死了)來到了潼關,一時之間,業軍士氣高漲,反叛軍則是軍心動搖了。

這是吳承宗自公元421年底,周宋大戰結束之後就再也沒有出征過了,盡管如此,他對於軍隊的運用和掌控依然是極其可怕。

要知道,滅北魏和劉宋,以及吳立炎北伐鮮卑的計劃都是他親自製定的,所以說沒有人能質疑這位老皇帝的能力。

此時此刻他出現在這裏,叛軍不知道多少人驚慌失措,就算是吳承名亦是如此,麵對自己的哥哥,他根本沒有足夠的底氣。

更要命的是,七月底,吳承宗率領一萬騎兵,直接殺入吳承名的軍隊之中,所到之處,人頭滾滾。

吳承名隻能看著自己的哥哥大殺特殺之後全身而退。

他是以太子吳立炎麾下梁銳文,宋得之挾持皇帝為名反叛的,現在倒好,皇帝自己出來了,這不等於拆穿了他們的謊言嗎?

造反一旦沒有了一個成立的理由,就無法凝聚力量。

西晉八王之亂的開端和皇後賈南風誅殺太子是有很大的聯係的,主要是為其他諸侯王提供了理由。

更要命的是,八月初,南方傳來消息,淮北王吳立圭在健康被殺,齊軍投降,淮南全部淪陷。

宋得之長子,永嘉郡太守,宋寖(qin)率領南方三萬五千軍隊北伐,掃蕩淮北,攻克彭城(徐州),一時之間,吳承名的大本營山東地區岌岌可危。

而南方之前的局麵是什麼樣的呢?

正華七年年底,吳立圭率領十萬大軍,占領了淮南大片區域,並且在正華八年初跨過長江,進攻健康!

這個時候健康守將是林眾,林大的二兒子。

他率領城內三萬多人抵禦,並且做好了打長期戰爭的準備。

作為南方的大城市,擁有一百多年的建都曆史,健康的城牆極其高大,並且囤積了足夠使用兩年的糧食,隻要上下一心,吳立圭的十萬人想打進來似乎也不容易。

但問題就出在上下一心這一點上。

公元429年業軍攻克健康,是以比較和平的方式(有人打開城門),所以並沒有太多的流血。

但有的時候一個政權消滅另一個政權,往往需要流血的。

如果不流血,那麼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消化這個政權。

可是在此期間,一旦帝國出現了什麼問題,那麼極有可能遭到反噬,詳情參考前秦苻堅淝水之戰戰敗之後的北方四分五裂。

431年底齊王謀反,北方亂成一鍋粥,對於健康城內遺留的劉宋臣民來說顯然是一個機會。

更有甚者希望借此機會複國,重新建立大宋政權。

於是乎一群劉宋文武官員,皇室貴族聯合在一起,集齊所有力量,七百多奴隸仆人,於三月八日,以捐獻物資錢財犒勞軍隊之名義,突襲朱雀門,打開城門。

城外的吳立圭看見這一幕,也是懷疑是不是陷阱,隻是派遣了八百騎兵進入,誰曾想竟然順利通過,隨後眼看城內士兵反應過來了,吳立圭下令出擊,僅僅一天就攻克了健康外城。

將領林眾率領八千餘人退入內城。

隻可惜他們勢單力薄,僅僅八天就淪陷了,自從,健康完全淪落反叛軍手裏。

這一天是三月十七日。

那些本以為可以趁此機會重新複國的劉宋遺民直接被吳立圭下令全部斬殺,一個不留,徹底清除了健康城內劉宋的殘留勢力。

三月二十四日,經過七天的威逼利誘,林眾依然不願意投降,吳立圭下令把他斬首示眾,頭顱掛到朱雀門上。

林眾臨死之前對著劊子手和周圍的叛軍大笑:“吾於地府等待爾等!”

隨後被殺,年僅三十歲(公元402年-432年)。

齊王之亂平定之後,皇帝吳承宗極其悲哀,為了表示對林家父子的尊重,給予了林眾一係公爵之位,林眾那兩歲的長子受封忠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