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眾被殺,江南地區已經人心惶惶。
作為林大之子,吳承宗把他放在健康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坐鎮江南,除此之外其他人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力。
隨後一直到四月中旬,吳立圭率領大軍穩固健康之後就大舉南下,連續橫掃了宣城,無錫,吳興郡,新安軍,東陽郡。
戰火一度逼到了臨海和永嘉地區。
當然了,吳立圭並沒有打算攻克這兩個地方,畢竟他就隻有十萬人,控製不了那麼大地盤,所以也隻是打著過來嚇唬南方地區的算盤。
誰曾想在這裏的一個富家子弟,竟然能把他逼上窮途末路。
五月二日,吳立圭率領三萬大軍向永嘉進發。
這個時候永嘉太守宋寖號召全城軍民一起發話。
“永嘉,乃龍脈之地!陛下故鄉,我等居於此處,為保榮譽,當與逆賊血戰!”
眾人表情平靜,甚至於在考慮要不要投降,畢竟雙方實力懸殊。
宋寖見狀,補充:“凡殺敵一人,賞二十兩!”
話音一落,群情激昂。
隨後宋寖率領永嘉城內的兩千八百軍隊,並且向南部的晉安,建安地區發出邀請,率領大軍北伐。
接下來就是宋寖的個人秀了。
五月五日,宋寖率領八百騎兵,突襲吳立圭的三百先鋒隊,全殲之,此乃一勝。
五月七日,宋寖派遣三千人正麵突襲齊軍軍營,自己則是從側翼統領兩百騎兵殺入其中,以至於吳立圭全軍崩潰,損失慘重,此乃二勝。
五月十二日,吳立圭退兵,拒守永康,並且調遣健康方麵的兩萬大軍前來支援。
這時候浩浩蕩蕩的宋寖大軍已經兵臨城下,擁有五千餘人的隊伍,吳立圭城內僅有四千,但差距不大。
不過保險起見,吳立圭耐心等待援軍。
誰曾想人家宋寖壓根就沒想攻打城池,趁著夜色率領六百騎兵脫離隊伍,冒充齊軍和吳立圭的兩萬援軍接頭,然後就是一頓暴打。
五月二十四日,宋寖斬殺齊軍一千二百餘人,其餘人大多數潰逃,投降。此乃三勝。
宋寖把這些人收歸麾下,隊伍立馬擴大到了一萬餘人。
這時候,得知消息的吳立圭率領全部軍隊撤退,強行突圍,城外的五千人無法抵禦。
但在半路上遇見了南下的宋寖軍,雙方展開野戰,奮力廝殺兩天兩夜。
五月二十九日,吳立圭軍隊損失慘重,其本人率領十幾騎兵狼狽北逃,此乃宋寖四勝。
六月八日,宋寖收複東陽郡,新安郡望風而降。
這時候吳立圭在健康的軍隊不超過三萬人,不過他在宣城駐紮了兩萬大軍,認為足夠消耗宋寖一段時間了。
隻可惜他錯了,宋寖並沒有那麼傻,明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強大的實力怎麼可能和吳立圭繼續正麵對抗呢?
他留守軍隊在東陽,新安一帶,自己率領幾百人向西進發。
他去那裏呢?他去了江州。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其正確的選擇,因為這個時候,北方亂成一鍋粥,東南健康地區也是打得支離破碎,益州軍隊全部調集到了關中。
唯獨荊州江州地區的軍隊還沒有行動。
原因很簡單,大致有四個。
第一,他們自認為實力不夠,不敢瞎參合。
第二,他們也想觀望一下,看看那邊勝算大一點。
第三,不管是皇帝還是朝廷都沒有旨意調動他們,那麼他們就不能隨意調遣軍隊。
第四,他們沒有一個足夠挑大梁,聲望高的將領,無法整合部隊。
現在宋寖來到了江州,直接下令自己要接手江州以及荊州的軍隊,並且要求他們全部過來江州集合。
雖然說宋寖的權力並不大,但這種特殊情況,再加上他的父親那可是楚國公,尚書省丞相宋得之啊,軍功累累,怎麼說也要給麵子。更重要的是在場的這些人雖然軍事能力不怎麼樣,但基本上都是吳立炎或者吳承宗的嫡係將領。
於是宋寖成為了荊州和揚州南部地區的最高軍事統帥。
七月初,宋寖率領八萬大軍悍然東進,跨過長江,潁川,豫州,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江北岸的城市,之前吳立圭攻克之後把他們作為自己大軍撤退的道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