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天下止戈(1 / 2)

正華九年(公元433年)四月八日,林從於太原拔劍自刎,年僅三十四歲(400年-433年)。

有關於林從的死,原因很簡單,他的性子烈。

四月七日,在吳立炎和拓跋黎簽訂合約之後,雙方浩浩蕩蕩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橫掃匈奴柔然,打得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而自然有業朝使者進入太原,要求帶走林從。

林從得知吳立炎割地換取和平的時候,極其氣憤,破口大罵周圍的使臣:“爾等使殿下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在他看來,縱觀曆朝曆代,秦漢魏晉,從來沒有哪位太子割地,吳立炎實在是開了一條曆史先河。

那個時候對於吳立炎來說,他和後輩石敬瑭差不多。

但林從草率了,他不明白吳立炎這樣做的深意。

業宣帝吳立炎可是被綜合評為大業第一的帝王,文治武功方麵就連他的父親都稍微遜色,他不可能如此目光短淺的養虎為患,給後人留禍害。

養虎為患的背後還有一個目的,養寇自重!

那個時候吳立炎擊敗吳承名之後,這個帝國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地位,但他和吳承宗的關係卻尷尬到了極點。

我想大家都應該還記得,吳立炎之所以出來擊退北魏,還是因為吳承宗為了讓吳承名回來而做的決定。

這一點上是吳承宗對不起吳立炎,再加上吳承名反叛,吳承宗應該是罪魁禍首,是他給了吳承名造反的一切條件,所以當時的上層社會對吳承宗普遍存在意見。

這時候吳立炎想,完全可以在地方自立為帝,打入長安的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反觀吳承宗,身邊的親信將領全部都陣亡,並且中央內部軍隊數量少。

隻不過吳立炎不屑於如此,畢竟不管怎麼說,吳承宗是開國皇帝,影響力很大,父子親情還是在的。

更重要的是他本來就是太子,等幾年老爹嗝屁了皇帝還不是自己的?有什麼好擔心的?謀反,逼迫吳承宗退位還會給自己留下千古罵名,實在是劃不來啊。

但事無絕對,他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必須留有一個強大的外敵,北魏就是最好的人選。

隻要天下安定之後,北方少數民族在這一次基本上傷筋動骨,十幾年內不可能有大動作,那麼麵對唯一一個還占據中原漢地的北魏,吳承宗自然是嚴防死守。

而最合適的人選,就隻有吳立炎一派的人了。

所以林從的死很不值,但有證明了他的精忠報國之心!

他和自己的父親林大,弟弟林眾都是好樣的,一門三英!

得知消息的吳立炎很傷心,但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他隻能繼續征戰。

山西地區的局勢越來越好,柔然因為可汗吳提陣亡,軍心潰散,和流寇差不多,很快被殲滅。

匈奴部落軍隊節節敗退,那些盤踞在河套地區的匈奴部落立馬取消中立,對自己的族人往死裏打。

四麵受敵之下,匈奴軍隊覆滅,柔然大軍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