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呂端的震撼(1 / 2)

故土來人訪唐,這可是千古未有的稀罕事,更何況還是萬裏迢迢到歐洲?漢使張騫也隻不過是出訪西域,並為中原引來汗血寶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並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開通了名傳萬世的‘絲綢之路’而唐代王玄策,也隻不過是到達了印度,因緣際會的卷入了瑪卡達國的王位篡位事件,隨行人員遇害,關押,憤憤不平的王玄策逃向尼泊爾,借七千騎兵大敗瑪卡達國,在異國土地,借一國兵力,麵對至少三萬兵力的國度,以弱勝強,戰而勝之。無論擱在誰身上,都是件難以辦到的事情,偏偏王玄策做到了。

但是,中原王朝不算之後的鄭和下西洋,腳步到達最遠的地方也隻是中亞,至於歐洲根本沒去過。而如今,在這個平行時空裏,盛唐當年的安西軍以及定居安西都護府內的遺民,為奴為仆二百餘載,誰又能想到他們會再歐羅巴大陸再度立國呢?而誰又能想到,他們會不遠萬裏,不懼道路艱險,重返故土?而趙宋使臣的回訪,也堪稱是機緣巧合。

蓋因唐使在趙宋君臣廷前大肆吹捧唐人的富足,又言其國內部良馬猶如牛毛,而有宋一朝極度缺少戰馬。像宋那樣,不僅缺少戰馬,更麵臨無險可守的尷尬境地,縱觀中華上下五千載隻有宋朝如此。而遊牧民族與漢人爭鬥幾千年,深知自身的優勢以及農耕民族的劣勢。而在幽雲十六州丟棄以後,北方霸主契丹,對待馬匹的流向嚴防死守,為的就是阻止南朝擁有戰馬。

而宋朝麵對自身的劣勢,也一直想要扭轉局麵,難道他們就真的甘願守那一畝三分地嗎?諸如種種原因,最終有了趙宋使臣訪唐的原因。

“盛唐遺民,財帛富足,粟穀殷實,家家戶戶衣食無憂,喜好習武,豢養牲畜,釀酒捕魚。真乃國富民足,其國雄踞大海,俯瞰四境夷國……尤以其水師最是強盛,大小船舶如雨,港口幹淨整潔,四境商賈雲集,多以赤金交易結算,所售商品繁多,上至精鐵良馬,下至油米食材,人人殷富……”

呂端白日跟在唐官的身邊,由他們向他介紹城市,向他講解他們的一些製度以及每日貿易可得的賦稅,甚至是國民的收入。白日呂端在城市各處遊走,觀察民情,晌午吃過中飯以後,出城到田園觀察。俱他所見,處處都是良田,城外聚集著精致的房舍,牲口棚裏豢養著數頭健壯的耕牛與馬匹,此外雞鴨豬樣多在十幾頭以上。而且,家家戶戶如此。如此富足的國度,是呂端平生未見的。這令他大為震驚,在晚上的時候,他入睡時會細心寫下自己的觀察,並且做出評價。

雖然對於唐人擅自改動文字,無科舉心有不滿,除此以外,對於唐人的國度心中多是讚歎。這個一隅之地,納千萬人口,竟還治理的如此富足,難怪會成為地區一霸主。

呂端一行人在這座城市內停留了七天之久,使團內部總會有人難免水土不服,不得已呂端也隻能待在這裏。等待使團眾人調養好身體後,在行準備謁見唐人君主的事宜。足足耽擱了七日,呂端從唐人以及許多夷狄商賈那裏得到了許多關於唐人的事跡。他不可能因為一地如此,便認為唐人其它的國土,皆是如此富足。他從那些走南闖北的商賈那,獲得了許多珍貴的信息,隨後,在使團隊伍前往唐人都城的時候,一路上經過的城市與山村,呂端一行都會暫時停下,細細考察,隨後記載於書冊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