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櫟:暢銷曆史小說——作者情懷1(1 / 2)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曆史,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精彩絕倫的曆史故事不光是人們一年年,一遍遍傳播解讀,更是成為如今影視,有聲讀物,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素材和源泉。

不記得哪一年了,在掌閱軟件隨意掃書,掃到一本長篇曆史小說《大秦帝國》,而我與書的緣分就這樣開始。

讀完《大秦帝國》那種震撼感,說飛揚天涯,驚醒日月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既要說大秦帝國,自然要提到《大秦帝國》的創造者孫皓暉。

孫皓暉:曾任西北大學法律係教授。我一般看書沒有看作者背景的習慣,所以看書時,是整整看完了第一部“黑色裂變”才想起用金貴的手指點點百度,這才知曉了把商鞅寫的那般神話而又不覺得浮誇的孫老師。

“黑色裂變”的主角是秦孝公和商鞅,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秦孝公是個權謀天才,英明君主,剛正不阿,並且惜才愛才。

商鞅是個瘋子,法家瘋子,為使命生,為使命死!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

而這兩人更是一對有史以來最為默契最信任彼此的君臣,可謂是古往今來最有資格獲得完美君臣獎的一對了。

鼓掌……

也該慶幸,我是看完第一部再去看孫皓暉的背景,這樣一來,百度百科上的“法律係教授”和大秦帝國“法家”商鞅這麼幾個字,就自然而然捕捉到了一絲絲可能的揣測,並且勉強可以放在讀後感的揣測。

我對法律幾乎是個文盲,字麵意義就是規則,規矩,或者文雅一點是“道德的底線。”再者借用某智者的話就是“人性本惡!”

大抵是這樣吧!

我本人對曆史不是很通徹,夏商就不說了,簡單說說周朝,周朝實行的是王道,當時也是有法律的,什麼九刑,六禮,七出,既如此,不就說明商鞅以前也是存在法律,那商鞅又算什麼創始人呢?

周朝很尊重孔子,把這個孔子的“禮”發揮到極致,極致到整個國家禮為主,法為輔。最好的體現,那句經常聽見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這時候,商鞅來了,一腳踹過去:“我去你的王道,去你的禮!”

正是這推山一踹,奠定他了法聖的地位。

孫皓暉是法律係教授,按理,他的曆史水平應該稱不上專業,可這世間哪有這麼多專業的人,孫皓暉偏要不做尋常人。

既然不是本專業,那我猜,他要寫曆史,大抵的渠道,一:簡單有效的史記史書;二:同類別的曆史小說借鑒;三:其他。

不光是孫皓暉,二月河解放軍人,《明朝那些事》作者“當年明月”是個公務員,百分百的業餘。

我記得我印象很深的曆史劇還有一部,是劉和平寫的《大明王朝1566》,我看的是電視,由於我比較年輕,去年才翻了這老電視出來,可憐我的眼睛,視力又下降,十幾年前的影視效果很不好,畫麵灰吧不溜秋,可是人家的質量卻是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