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海上遭遇戰,是特混艦隊與純炮艦艦隊之間的一場對戰。在這場海戰中,美意雙方交戰了40分鍾,美特混艦隊的重巡洋艦1重傷1輕傷,輕巡洋艦也是1重傷1輕傷,但卻令到意大利艦隊2艘戰列艦重傷,1艘重巡洋艦沉沒,1艘輕巡洋艦重傷。由雙方的戰損情況來看,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打擊力量超過了戰列艦的打擊力量,證明航空母艦已經取代戰列艦成為海上的強者。
正如蒙特所預料的那樣,這一次海戰成了意大利艦隊在二戰時的最後一次戰鬥,向突尼斯海峽撤退的意大利艦隊,冒著暴風雨穿越海峽,撤往撒丁島,然後又撤往意大利本土北部的拉斯佩齊亞港,後因缺少燃料,直至意大利投降都沒能再次出航參戰。
經過一輪搶修,美受損戰艦都恢複了再戰的能力。在交戰尾段受傷的‘巴爾的摩’號重巡洋艦損壞的情況最為嚴重,被對方381mm戰列艦主炮命中3發,發電機房嚴重受損,最後唯有啟動備用發電機才解決問題。美特混艦隊在傍晚時分重新集結在一起,再次組成環形密集防禦隊列,向已被盟軍占領的潘泰萊裏亞島方向後撤。
在潘泰萊裏亞島的軍港碼頭停泊後,早已先一步得到通知的島上盟軍守軍,立即協助特混艦隊對受傷的戰艦通宵進行臨時性修理。修理雖然簡單,但卻保證所有戰艦都能參加接下來的戰鬥任務。
第二天7月5日,天還沒亮,蒙特便率領特混艦隊駛離盟軍前進基地潘泰萊裏亞島,向北航行再次進入突尼斯海峽。繼續執行其封鎖海峽,接應盟軍登陸艦隊的任務。
7月5日,盟軍攻擊西西裏島的登陸艦隊從北非的奧蘭、阿爾及爾等6個港口出發,載送部隊前往馬爾他島會合。由於這次登陸作戰動用了大量的船艦,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約3200艘,是二戰爆發後盟軍的第一次大規模登陸作戰,牢牢控製突尼斯海峽的製海權和製空權,讓盟軍艦船順利通過,成了蒙特率領的特混艦隊的首要任務。正因為昨天特混艦隊成功擊退意大利艦隊,為盟軍登陸艦隊穿越突尼斯海峽掃清了障礙。
按照作戰計劃,整個西西裏戰役將分四個階段實施:1.航空火力準備及登陸艦隊集結階段。盟軍空軍事先對西西裏的主要機場、港口、潛艇基地以及分部於西西裏島、撒丁島和亞平寧半島南部的工業中心實施連續空襲,確保英美空軍取得絕對空中優勢。在7月9日時所有護航運輸船隊均抵達彙合地域,即英軍船隊集中在馬耳他島東南,而美國和加拿大船隊集中在戈佐島以西。2.登陸作戰階段。英第8集團軍在西西裏島東南的錫拉庫薩到帕基諾地段登陸,美軍第7集團軍在島西南的傑拉到利卡塔地段登陸。先由先頭部隊進行傘降奪取登陸海灘及重要橋梁,隨後接應搭載路軍的登陸艦隊搶灘登陸。3.穩固灘頭陣地奪取沿岸城市階段。英軍將攻占錫拉庫薩,而美軍將攻占傑拉,作為盟軍的補給基地。4.縱深推進占領全島階段。這一階段並沒作詳細計劃,視戰時情況而作決定,但最終目標是要奪取西西裏島東北角的墨西拿市。
連續兩日,盟軍從北非地中海港口出發的六批艦船,先後順利通過突尼斯海峽,向馬耳他島集結地進發。蒙特率領的特混艦隊就像一個忠實的衛士,在突尼斯海峽為盟軍艦船保駕護航。身在旗艦“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的蒙特,拿著望遠鏡不時觀看海上的恢弘景象。曆史會記著這一刻,千船競渡,爭先恐後,碧波萬裏,艦船如鯽。雨後初晴的陽光照灑在每一艘艦船上,在望遠鏡中看來閃閃耀眼,密密麻麻的艦船布滿海天之間。
為了盡量不被意大利軍方察覺,盟軍的登陸艦隊都盡量沿著突尼斯一側的海峽航行。蒙特除了派出偵察機偵察突尼斯海峽的情況,還輪流起飛戰鬥機實施空中警戒護航,不讓軸心國的飛機有發現及靠近美登陸艦隊的機會。使盟軍登陸行動的不為軸心國察覺,保證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