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試牛刀(二)(1 / 3)

參加第50特混編隊戰前吹風會的高級軍官們,聽到弗朗西斯準將如是說後,各人都打起精神來聽他接下來要講的下文。

“第二點,請各位指揮官及艦長注意海島潮汐起落及珊瑚焦的地形分別,注意不要進入過於狹窄的海域,避免戰艦擱淺或遭到敵潛艇攻擊。”弗朗西斯繼續不緊不慢地提醒參戰高級軍官應當注意的事項,“第三點,主要是針對航空母艦指揮官來說,由於我特混編隊還擔任著攔截日軍南下聯合艦隊的艱巨任務,雖然對方不一定會出現,但各航空母艦必須為此隨時保留艦載機預備隊。”因為這次美軍是全體出動,並沒有保留航空母艦作總預備隊,唯有要求各航空母艦在戰時保留一定數量的飛機作為應變兵力。

“第四點,從明天開始,停泊在珍珠港內的所有編隊所屬的戰艦都要展開為期一個星期的強化訓練,把艦載機分隊支援陸軍戰鬥和戰艦對岸炮擊作為重點訓練科目,力爭在短時間裏提升各艦隊的戰鬥力。”原第88特混艦隊的富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士兵,大部分被分散到第5艦隊的其他幾個編隊中,留在第50特混編隊中的不到二分之一。這就需要一個以老帶新的過程,才能讓那些沒上過戰場的新兵快速成長起來,發揮出艦隊應有的戰鬥力。(類似的把有實戰經驗的部分官兵與其他部隊沒有實戰經驗的部分官兵進行互換的大動作,二戰時美軍進行過多次大調整。這也是二戰中後期美國參戰兵力大幅增加所致。)

蒙特所主持的這次編隊級的會議,並沒有進行太長時間,在自己看來,有時間把精力花在會議上,還不如花在訓練上,能說還要會練,行動最實際,錘煉士兵不能靠嘴皮子,還得靠鐵碗手段。

美軍這邊密鑼緊鼓地進行著戰前準備,日軍那邊自從中途島之戰敗北及山本五十六大將遇襲身死後,為了抵抗美軍的進攻,依托太平洋上一係列的島嶼,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組織起三條堅固的防禦線。這就是所謂的三大島鏈防禦陣式:第一條島鏈從南到北依次是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威克島、阿留申群島;第二條島鏈依次是新幾內亞群島、馬裏亞納群島、硫磺列島、小笠原群島;第三條島鏈依次是菲律賓群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再由東西向的加羅林群島連接,形成蛛蛛網狀的戰略防禦態勢,日軍企圖憑借這些島嶼消耗、疲憊美軍艦隊,並適時出動聯合艦隊,進行一場海上決戰,迫使美國承認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體麵的媾和。

日軍的想法和部署表麵上看,三道島鏈防禦線貌似很周全,但實質上依然是建立在自認為聯合艦隊還是當初那樣強大的基礎上而實施布置的。空中樓閣建得再華麗,無戰艦為根本,一切終歸是徒勞。太平洋戰區的美軍高層正是看出了海空優勢已經掌握在己方手裏,才對日軍島鏈式防禦,大膽采取連續“蛙跳”式進攻,隻攻打具有戰略意思的島嶼,而對大部分島嶼實施切斷運輸補給線,孤立包圍不予理睬的應對方法。以點破麵的戰略戰術思想,自始至終貫穿於太平洋進攻戰的每一次戰役中。

“是時候讓我們的士兵去見識一下大海的驚濤駭浪,讓他們體會一下真正戰鬥的驚險與刺激。”11月10日的早晨,蒙特在他的旗艦“約克城”號上的船艙中按時醒來。按照慣例,蒙特同編隊的參謀們一起共進早餐,一邊享受豐盛的早餐一邊同下屬商談。

“根據太平洋戰區司令部傳來的最新情報資料,所有參戰部隊都已經完成戰前集結和相關演習。我編隊中的第一、第二特混大隊也於昨天作了訓練評估總結,這是總結報告,請將軍過目。”晉升為上校的佩斯特依舊擔任蒙特的情報官,利用早餐會議把整理出來的資料及報告呈給蒙特審閱。

“那些航空新兵的素質普遍來說還是不錯的,在那些老兵的幫助下進步很快,應該能經受得住實戰的考驗。”由於第50特混編隊的航空母艦數量達到11艘,航空兵的總數大幅增加,威廉上校現在全職擔任第50特混編隊的航空兵參謀長,不再擔任“約克城”號航空聯隊隊長,這些天來一直負責航空兵的訓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