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道(1 / 2)

大漢官道上,一輛馬車不快不慢地向南駛去。

盡管駕車的是個腰背佝僂、其貌不揚的老馬夫,但過路者沒有誰敢小看這輛車的主人:飄揚在車篷上、綴飾著耐冬花的「徐」字旗,已經表明了這輛車的歸屬——

大漢豪族,金陵徐家!

時值正午,雖然已是秋季,依舊陽光燦爛。

石磚鋪就、二十丈寬的官道兩邊,薄薄鋪了一層落葉;路旁高大的行道樹,為往來過客提供了一夏清陰,此時已在準備迎接寒冬。

植物固然一派蕭索氣象,但路上依舊熱鬧非凡。

小丫鬟碧桃坐在馬車內,一手扶著窗簾,一手扒著車窗,瞪大了眼睛望向車外,但凡看見什麼有趣路人,就會一陣大呼小叫:

“少爺你看,是西域的胡人!”

“哇!那個老爺爺,拽著三四隻猴子在走哎!”

“少爺少爺,你看那些兵哥哥,是哪一道節度使的兵馬呀?”

坐在小丫鬟身邊靜靜看書的白衣公子,實在被吵得受不了,便卷起書本在小丫鬟腦袋上輕輕一敲,笑罵:

“沒見識的小丫頭!”

碧桃捂著腦袋,委屈巴巴地道:

“少爺,奴婢沒怎麼出過門嘛……”

徐廣陵見她神情可憐,便苦笑著伸出手,幫她揉了揉腦袋。

的確,碧桃從小就被買進徐府,除了這次,唯一一次出遠門還是去年跟著徐廣陵進京趕考;雖說碧桃作為丫鬟處事老練得當,但畢竟年紀還小,免不了有些少女的好奇心。

徐廣陵放下書本,柔聲道:

“碧桃,你可知道我大漢官道的曆史?”

碧桃搖搖頭,嬌憨笑道:“奴婢不是少爺,不懂那麼多事情!”

徐家的丫鬟下人,雖說年幼時會被教書先生帶著認一認字,但畢竟不是正經的教育,要一個小丫鬟對曆史有所了解,未免太難為人了。

徐廣陵微微一笑,道:

“我大漢社稷綿延一千三百餘年,靠的是三樣東西:吏、兵、稅。有官吏,則可治國;有兵馬,則可衛國;有賦稅,則可富國。但無論是吏治、用兵還是收稅,都離不了這天南地北的交通往來。”

碧桃懵懂地點點頭:治國之事,對於小丫鬟來說實在太過遙遠。

徐廣陵則繼續道:

“大漢疆土廣袤,如何讓東西南北交通便利,成了治國的頭等大事。昔日的秦朝,便已耗費大量人力修建「直道」,其功過是非至今仍懸而未決;大漢開國以後,除了沿用秦朝道路,也修建了許多新路,例如北方為抵禦蠻夷所修的「飛狐道」,便在此列。”

徐廣陵頓了一頓,用書卷拍著掌心道:

“然而本朝真正重視交通,還要到諸葛丞相以後。三國大亂,昭烈皇帝入蜀,諸葛丞相就已經開始改善蜀道;後來丞相率軍北伐,用魏延將軍奇謀、出子午穀襲取長安,最終向北平定曹魏、向南平定孫吳、恢複漢祚後,所做的頭幾件大事,便是在天下興修官道、溝通南北,以免再出現一個藩鎮割據的三國亂世。”

徐廣陵伸出左手,用右手食指在掌心畫了三橫三縱六條線:

“大漢官道,分為三橫三縱六條:橫一,幽涼道,從幽州遼東郡開始,向西穿過長安,一直延伸到西北涼州;

橫二,青蜀道,從青州東海連接到益州蜀地;

橫三,南蠻道,從咱們金陵起頭,向西南直達交趾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