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無父無母在街頭長大的小男孩,怔怔地聽徐廣陵說完,猛地點點頭,然後鼓起勇氣,大聲道:
“大哥哥,我、我以後要跟你一個姓!”
徐廣陵嗬嗬笑道:“你要跟我姓徐?你想姓徐嗎?”
小男孩咬著嘴唇,狠狠一點頭,周圍的孩子們頓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哈哈,他要跟著徐家哥哥姓徐!”
“那我們以後怎麼叫他啊?還叫他四狗子?”
“那就叫徐四狗子唄!”
小男孩的眼神又有些黯然了。被同伴們按外號稱作“四狗子”的他,眼蘊淚光,緊咬著牙關抬起頭,望著徐廣陵欲言又止。
徐廣陵突然感到了一種令人心悸的責任感。他扶著小男孩的肩膀,輕聲問道:
“小家夥,你想讓我給你取個名字嗎?”
周圍的孩子們安靜下來,隻有站在徐廣陵麵前的小孤兒,毅然決然地又一點頭。
徐廣陵看著小男孩堅毅的眼神,看到了其中熊熊燃燒著的火焰;大概是前世的太平十六年吧,徐廣陵也曾經在徐家後湖書院外見過這個孩子,同樣的無父無母,同樣的眼藏烈火,同樣的心懷不甘——當時已經入朝為官的徐廣陵,不僅給小男孩取了名字,而且安排他以徐家遠親的身份進入書院上課、像一個真正的徐家子弟一樣讀書識字……
後來,徐廣陵北上領軍,從此遠離了揚州道、金陵城,更是沒能聽說這個孩子後來的任何消息,直到走投無路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那座邯鄲孤城之中,聽到手下遞上的、金陵城淪陷的報告……
如今兩世為人,徐廣陵已經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命運到底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但當眼前的小男孩,跨越兩場人生再一次讓他取名時,徐廣陵能夠想出的,仍然是那麼鏗鏘那麼壯烈的兩個字——
“拒關。”徐廣陵輕聲道,柔和地望著小男孩的眼睛,“你以後叫徐拒關吧。很久以前我曾經見過一個叫徐拒關的人,他死時我不在身邊,但是聽見他死訊的時候,我就知道他是個一等一的英雄——小家夥,你也叫徐拒關,以後要像他一樣成為一個英雄啊。”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周圍立刻有孩子尖聲問道:
“徐哥哥,拒、拒關是啥意思啊?”
徐廣陵站起身來,拍著小男孩徐拒關的頭頂,展顏笑道:
“嗯……拒,就是抵抗、就是鎮守;關嘛,指的是咱們大漢北方的關隘——就是有軍隊駐守、還會燒狼煙示警敵襲的那種關隘。”
從來沒去過北方、也沒見過城牆和關隘的孩子們,隻是懵懵懂懂地有個大致印象——應該和金陵城門差不多?於是有孩子嚷道:
“所以,徐家哥哥,你給四狗子取的名字,就是要給咱們大漢在北方守門的意思?”
徐廣陵低下頭,看著剛剛得到名字的金陵孤兒,感慨道:
“差不多。這拒關兩個字啊,的確是守門的意思,不過呢,不是守大漢的那扇門……”
徐廣陵伸出一根手指,點向徐拒關的胸膛,向這個前世的金陵學政鄭重告誡道:
“……而是守,咱們心中的這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