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序戰(十)(2 / 2)

為什麼會這樣?

恐怕軍人們之中流行的一句口號,最能解釋其中的原因。

“我們不能誤了這班公車!”

不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陸軍、海軍、提坦斯、王太子、第二王子、重臣、平民都是這麼想的。不少人認為,憑借查理曼軍隊在“七日戰爭”中表現出的戰鬥力,打敗公國軍幾乎不存在懸念。一旦擊敗了人類最強大的對手,查理曼理所當然的能成為人類陣營的盟主,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爭鋒,距離實現“八一宇,製霸天下”理想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

在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還有不同政治勢力各自的盤算。

麵對競爭對手們咄咄逼人的態度,王太子和陸軍必須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而此次與公國的戰爭是個絕好的機會:王太子在北方戰線長期指揮作戰,他和他的幕僚們熟悉當地環境和獸人的作戰方式,陸軍新軍也已經完成換裝整訓,槍炮彈藥都已就位,隨時可以開赴北方。

如此有利的條件下,他們不會失敗,也不能失敗。

其他勢力也有著類似的想法通過與公國的戰爭,表現自己,從中謀取利益,可能的話,盡量找機會打擊對手。

真是一群膚淺的蠢貨。

向來不喜歡說髒話的羅蘭在心裏詛咒著,盡管對人心不是沒有了解,但看著這樣的人類社會時,強烈的無力感便會從心底裏湧上來。

他們怎麼能如此輕易的斷言自己能輕易擊敗羅斯聯合公國,他們真的清楚對方的實力嗎?

其實他同樣不清楚公國詳細的底細,僅憑他那些年潛入公國的遊曆,不可能推測出公國現在的實力水平,對戰爭的勝負不可能做出全麵詳細的評估。

但有一點非常清楚,如果某.人和某.個.陣.營在幕後介入戰爭的話,恐怕戰爭的勝負將會很難預料。

畢竟,他們有那個動機和實力。

可以預見,亞爾夫海姆的政策必定是促使戰爭局部化、持久化。也就是說,在沒有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放任強化後的人類聯軍協力作戰,那麼聯軍可能會打敗公國,其結果就是精靈陣營要麵對人口、領土、資源陡然增強的人類陣營,“再興吉爾曼尼亞”的計劃將會遭到嚴重阻礙,甚至是徹底慘敗。但亞爾夫海姆也不可能冒著過早卷入全麵戰爭的風險,直接出兵援助公國,這不但會導致與人類陣營的全麵對決,公國也極有可能忘恩負義,在某個適當時機出賣精靈陣營,謀求與人類的媾和。而如果公國戰勝人類聯軍,要一鼓作氣南下征服能從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斷補充資源、且人口眾多的人類諸國,是無法想象的。人類會組成新的聯軍,繼續與公國較量,直到最終分出勝負,或是雙方同時流幹鮮血。因此,隻要讓人類和獸人各自掌握一個可以攻入對方腹地的橋頭堡或是重要的戰略樞紐,同時保障他們的武器性能和數量上的某種均勢,那麼戰爭將會被局限於圍繞這些要點展開,雙方既不能和解,也無法戰勝對方,這是有利於亞爾夫海姆的。

簡單地說,還是李林原先製定的戰略,讓各方勢力雞犬不寧,使他們需要V.E公司超過需要其他勢力的拋球遊戲。削弱對手們的同時,還能獲得巨額軍售訂單。

恰恰正是這一點,是羅蘭最頭疼的。

對秉持溫和主義與改良路線的人們來說,沒有比把生命和其他一切美好東西全都當成數字對待,依據結果論采取行動的現實主義者更令他們頭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