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周(五)(1 / 2)

革命也好,戰爭也好,首先必須要有足夠的錢拿來燒,之後才能逐條討論可行性和細節步驟。

經濟、政治、軍事——由這三者構築出來的鐵三角當中,經濟總是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畢竟智慧生物一切行動都與經濟息息相關,說的極端點,政治和軍事也不過是名為“經濟”的蜘蛛巢穴向外伸展出的蜘蛛絲罷了。

哪怕是如今呼風喚雨的李林和亞爾夫海姆,起家時最愁的問題也是錢。為了弄錢,那會兒的精靈幾乎啥都敢幹(現在其實也差不多,隻是下手更加隱蔽,更注重吃相),啥投機倒把、殺人越貨、謀財害命、坑蒙拐騙、販賣人口、走私違禁品……幾乎和犯罪組織沒啥區別。別看如今財團高級幹部們個個衣冠楚楚,穿著漂亮的禮服,身上噴著高級香水,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說話遣詞用句比貴族還貴族。這些陪著財團一路走來的幹部幾乎個個手裏都有幾條人命,間接死在他們手上的更是不計其數。

一直到走完了偉大無產階級導師筆下“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以後,財團才開始以文明人和慈善家的麵目出現——盡管在提出改善勞動環境之前的四個月,財團的私人武裝部隊還在鎮壓要求增加工資的罷工工人,某位親衛隊隊長還親自帶隊把工人領袖拖到牆根下用火焰噴射器燒死,更離譜的是這位隊長還要求某個給水防疫部門研發一種巨型奇美拉,身高167公尺,體重九萬噸,體內有原子爐一樣的器官,口吐放射能火焰,專門用來鎮壓罷工……

靠著種種血腥激烈的手段和一係列胡蘿卜與大棒交替使用的策略,財團得以快速積累起大量財富展開下一步的行動,最終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麵。

羅蘭想要在亞爾夫海姆的眼皮子底下建立民主共和政體也好,建立捍衛這個政體的武裝力量也好,發展地下組織也好,宣傳平權思想也好,首先要解決財政問題。

“那可是一筆相當龐大的金額,大到會讓一個國家的財政出現危機,一不小心甚至會引發某種程度的經濟危機。別說當前已經半個身子探出懸崖的查理曼,其它國家也未必能承受這種負擔。要想湊齊這筆錢,途徑無非三種。”

用白蘭地潤喉後,李林說到:

“複製財團的發展路線,激烈的改革,還有就是像各國政府尋求資助。”

“哪一樣都欠缺可行性呢。”

尼德霍格回答到。

且不論亞爾夫海姆是否會允許一個敵對勢力建立起來,財團對市場、技術專利、銷售渠道的壟斷就足以斷絕任何企業商會向上爬升的念頭,更何況亞爾夫海姆自己就很清楚那些花招及弱點,以其一貫的護食做派,那些模仿者在打響名頭之前就會被財團打爆腦袋。

改革或許是一種不錯的路徑,剔除國家各種病灶的同時還能將那些非法聚斂的巨額財富投入到經濟建設和國家運營當中,為死氣沉沉的查理曼經濟注入一股活水。不過這裏有個問題,即尺度的拿捏——不觸及深層的改革無法有效震懾那些寄生在國家經濟命脈上的既得利益集團,還會招致民眾的不滿,更無法革除弊病和獲得足夠的資金,最終裏外不是人,遭到所有人的敵視;太過激烈的改革則會讓諸國感到恐懼——沒有哪個貴族喜歡看到另一個貴族被一群泥腿子砍掉腦袋的,哪怕對方和自己沒有關係甚至一直關係都不好,因為沒準自己領地裏的泥腿子會受到鼓舞,幹出同樣的事情。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腦袋不至於搬家,為了維持目前的生活,國王和貴族老爺們會很樂意看到防衛軍的大炮把萬惡的民主共和政體轟成渣渣。

至於最後一種選擇……十分遺憾,還是沒什麼機會。或許之前各國還有扶植查理曼的想法,但教會的介入、政變、和談實質上的擱淺以及萊茵戰線包圍圈的完成已經徹底斷絕了這種可能性。大家都不是傻瓜,眼看著查理曼這艘破船即將傾覆,還有誰會借錢給他們呢?

“也不盡然。”

李林轉過身。

“實際上,第三種路線是最具可行性的,也是羅蘭必然會選擇的方案。”

“可是……誰會做這種毫無收益的賠本買賣呢?如果說之前是為了自身安全,在查理曼覆滅已成定局的現在,繼續投資查理曼等於是把金幣扔進下水道,他們能夠獲得什麼?”

“自由。”

李林笑了起來,嘲弄的笑容。

“為了他們的獨立和自由,各國會很願意在這個政體身上砸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