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周(九)(1 / 2)

密涅瓦王女成功創造了一個記錄:隻用一天時間、一些等待證實的消息便將一群足以左右世界的列強帶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也許稱不上後無來者,但這的確是一項前無古人的記錄。

可惜的是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一點,諸國已經焦頭爛額了,亞爾夫海姆、查理曼、教會則愉快的在一旁看戲,所有人的視線要麼在關注列強們被強迫麵對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真相時的反應、預測、評估這些反應可能帶來的後果,據此製定針對性的計劃。要麼幹脆什麼都不做,隻是給自己倒上一杯飲料,愉悅地欣賞著諸國的表演。至於密涅瓦……她同樣是重要人物,有著能夠左右今後局勢發展的價值,可眼前卻沒多少人關注她。

真是不幸。

李林如此評價——不是針對密涅瓦,而是針對那些忽視王女殿下的短視者們。

如果他們能夠冷靜下來,仔細審視整個事情經過,不難發現,一切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情報操作。

情報發布的順序、傳播的對象、傳播手法、情報擴散的路徑和速度——全部都是經過縝密計算之後付諸實施的。

“如果先散播我是神意代行者的情報,之後再提出要求,難免給別人留下‘這情報到底是不是真的?會不會是用來下套的假情報’之類的疑竇,驗證情報的真偽難免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一開始就明確要求,多少給人開誠布公之感。拖延一點時間也能催促受眾加快驗證情報真實性的速度。選擇阿爾比昂特使則是因為他們私心重,但清楚事情先後的順序,一旦發現事情的嚴重性會及時通知盟友們,換成公國和塞雷斯,未必會幹脆的通知別人。”

阿爾比昂並不比其它國家高尚多少,這個專業坑人幾百年的國家每時每刻都在用行動展示什麼叫“坑隊友”,一般情況下要是讓阿爾比昂搶先掌握了什麼情報,一定會想法設法隱瞞下來,估算情報的價值,盤算著到手的王牌要在什麼時候打出去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如羅斯聯合公國與塞雷斯一樣。

不過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國度,阿爾比昂對事情的輕重緩急還是有數的。況且要在剩下的時間裏查清關於“某人到底是不是神意代行者”,僅憑阿爾比昂自己的情報係統是不可能做到的,與其錯失寶貴時機,不如做個忠實的盟友,讓所有人一起均攤責任。

精明的算計,不愧是阿爾比昂。

而預測到阿爾比昂的行動,特意調整了情報發布順序和傳播對象的密涅瓦更是……

“做計劃的是羅蘭吧。”

任何時間都不忘黑羅蘭的尼德霍格插口說到:

“密涅瓦隻是執行者。”

“或許是,或許不是。畢竟計劃做得再精密,現場情況也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羅蘭也不可能連這些變化都算計進去。”

為了照顧尼德霍格小小的虛榮心,李林並沒有說出羅蘭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去管理對外交涉事宜,光是為幾天後的決戰做準備就已經牽扯了羅蘭大部分精力,剩下為建立民主共和政體所做的各種工作更是讓他忙到飛起。已經忙到腳打後腦勺的時候再去和一群老奸巨猾的外交官玩鬥心眼?是不是覺得日子太好過太輕鬆,想試試過勞死的滋味?

再怎麼說尼德霍格也是自己的部下,通往完全支配世界之路還很漫長,尼德霍格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偶爾照顧一下他對羅蘭的對抗意識,讓他心情好一點,沒什麼壞處,還能更多的壓榨工作價值,何樂而不為。

掛著老板接待員工時常用的、親切的、與食肉動物發現獵物時相似的笑容,李林繼續說到:

“不管怎麼說,密涅瓦做得非常好,這個結果是三方都樂見的。”

沒錯,是三方。羅蘭、教會、亞爾夫海姆都樂於見到這種情形:一直做壁上觀的列強們突然慌亂起來,動用一切手段和渠道查證某個消息的真偽,確認消息後陷入焦躁不安以及恐懼之中。

羅蘭的目標是利用諸國的恐慌情緒,為他的移民海外建設民主共和政體計劃提供便利;亞爾夫海姆則是樂見事態擴大,為之後決戰勝利擴散影響力;教會方麵打算利用這股恐慌浪潮提升決戰中的勝算。

“‘怪物是不可能打倒人類的,打倒怪物的一定是人類,如果有怪物僥幸打贏了人類,更多人會為了打倒怪物挺身而出’——這是長久以來教會給人們灌輸的觀點,神話故事、教義典籍、日常洗禮中都充斥著這種想法。如今有個自稱是神意代行者的怪物準備打倒人類建立的文明世界,將世界化為怪物支配的地獄。”

停頓了一下,李林問到:

“尼德霍格,你覺得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類們會作何感想?”

“……期望能有英雄挺身而出,打倒怪物,拯救萬民於水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