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這個,‘當所有人都束手無策時,英雄大人就會閃亮登場,創造奇跡打倒邪惡的怪物’。這個機製正是教會所渴求的最強王牌啊。”
麵對殘酷的大自然,掙紮求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哪怕是臨死前最後一刻,也會掙紮。當人類遇到自身無法處理、無法反抗的巨大力量時,同樣也會渴求“奇跡”和“英雄”。
因為做不到,因為無力,所以眾人會去尋求那些常識之外的力量和人物。被大家認可了特別的價值,並將那些符合特別價值之人稱作聖人和英雄。
這就是被稱作聖人、被稱作英雄的意義以及悲劇。
正因為這樣,木匠的兒子死後成為了救世主。
正因為這樣,村姑成了救國的聖少女。
人類追求人類之上的事物,才會誕生英雄和救世主。與本人的意願沒有關係,隻要有資質,就會被推入用眾人願望塑形而成的“容器”裏,以自己的血肉和眾人的願望孕育出奇跡。
——簡直就像活祭品一樣。
現在為了能夠壓倒神意代行者,勢必需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為強大的奇跡,為此將情報擴散開,利用恐懼和恐慌激發人們的反感及反抗心,以這股情感共鳴引導出更大的容器,進而製造出足以“弑神”的奇跡。
還真是淺顯易見的想法。
相比起來,羅蘭的想法更加現實,也更加悲觀。
在羅蘭看來,打倒李林是當前難以實現的目標,就算硬是要做,引發的後果也是所有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生物無法承受的。比起不切實際的目標和難以承受的結果,為未來留下“可能性的種子”盡管也很艱難,卻是最有可能觸及和實現的目標。
“羅蘭的目標是在海外建立一個民主共和政體,為在遙遠的將來打破封閉的世界做準備。顯然,與以前一樣,他仍然想在不觸及我們的底線的情況下擴充他的力量——在按部就班的擺平大陸上所有的勢力之前,我們很難在海外投入的過多的軍力。就算投入了,我們也要維持龐大的補給線,並且不斷訓練適合在當地作戰的部隊。這超出了我們現階段的能力。”
“的確如此。”
尼德霍格點點頭。
晃蕩著酒杯,李林繼續說到:
“他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有兩個:如何在與我的決戰中向世人展示可能性;如何在這一周內找到能夠將大量人員和物資從查理曼本土轉移到海外殖民地的手段和渠道;特別是後者,在查理曼王家海軍已經基本退化成海岸警衛隊、河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當下,任何查理曼籍船隻想通過狼群出沒的比斯開灣前往南方都和送死無異。他隻能通過諸國協助來完成這一壯舉,為了促成諸國從搖擺不定中擺脫出來,他當然樂於見到那些隔岸觀火的家夥火燒眉毛。接下來他還會提供更多情報,一步步把諸國引領進他的劇本,最終讓大家一起幫忙完成他的疏散計劃。”
羅蘭的構想同樣顯而易見,李林甚至可以推測出他會給諸國提供哪些情報,這些情報中哪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以及最終會在諸國上層人物的腦子裏描繪出一副什麼場景。
羅蘭會讓女王、沙皇、國王還有貴族老爺們相信,這場戰爭對亞爾夫海姆隻是個開始,精靈們正在為更大規模的征服做著準備。各國情報機構會看到戰車和MDS源源不斷地開下流水線,戰艦如同下餃子一樣成群結隊滑出船塢,成百上千的軍人從兵營基地裏走出來,史塔西和親衛隊是如何冷酷高效的清洗對手……麵對這一幕幕恐怖的畫麵,大人物們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進行反擊,讓諸國看到完全相反的東西。不過……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這些事情上呢?先不說分布在各地的危險份子集中起來會省去我們搜索的功夫。從宏觀上來講,我們也很樂意讓大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每個人都有權知道真相,也有權了解所謂的希望——所謂‘隻要團結起來,人類一定能戰勝神’是何等愚蠢無知的妄想。”
隻有徹底的絕望,在無悲無喜、無好無壞的彼岸,條理和道理都無從影響,僅僅是作為事實存在的走投無路狀態之下,人才會徹底認命。
而為了孕育絕望,有必要先給予希望與樂觀,並且放任其成長,就像逐漸膨脹的氣球。李林要做的,隻是在適當時機,把針刺進氣球裏就行了。
所謂管理世界,所謂調教人類,所謂圈養人類——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
“為勝利幹杯。”
朝呂德斯方向舉起酒杯致意,李林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沒有任何善意和惡意,如同麵具一樣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