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死線(四)(1 / 2)

羅蘭討厭戰爭,對躲在安全之處美化戰爭,鼓動別人上戰場送死的行徑更是深惡痛絕,每次聽到有人鼓吹什麼“人固有一死,犧牲小我成就大業才是死得其所”之類的話,他甚至會想要吐出來。

說得如此冠冕堂皇,你們倒是自己和家人去前線體會一下什麼叫犧牲,自己去實踐一下什麼叫成就大業啊!

——每次聽到那些鼓吹戰爭的言論時,羅蘭的心中都在發出這樣的咆哮。

他無法將內心的真實感想怒吼出來。

不僅不能說,還要在鼓吹手們講到唇焦舌敝之後上去站台,在公眾麵前扮演名為“英雄”的廣告牌,成為那些厚顏無恥之徒的幫凶,向講台下熱血沸騰、渴求英雄與奇跡的民眾訴說著諸如“不管那個時代都需要英雄”之類的幼稚英雄觀,鼓動更多人走上戰場送死,把作戰受傷和在戰場上犧牲的人說成英雄,到最後,甚至將戰爭都給美化了!

這與教會的洗腦沒有任何區別,同樣是用動聽的語言、美好的願景來引誘別人,將生命的價值廉價化,然後讓這些抱著“自己是偉大事業的一部分”、“自己是英雄”等等想法的人們走上戰場,成為覆蓋整個戰場的諸多屍體之一……

“說什麼‘不會逃也不會躲’……結果真正麵對時,根本無法下筆不是麼……”

麵對平攤在麵前的十幾封信件,羅蘭低沉地喃喃自語著。

此時已經是淩晨兩點,大部分信件的回信工作在3小時前就結束了,剩下十幾封信件卻像一個無解的難題一般困擾著羅蘭,無法忽視、無法逃避,更不知該如何是好。隻是呆呆地坐在桌前對著那些信件發愣。

——把我的兒子還給我!

——殺人凶手!

——當你大放厥詞的時候,想過有人會因為你的話去死嗎?!

——到底要死多少人,你們才滿意?

——詛咒你!就算死了也要繼續詛咒你們這些扒在屍體上吮吸血液的魔鬼!

諸如此類的話語和血、淚一道染滿了信紙,哀怨憤懣之聲使得這些信件在眾多讚賞與歌頌的信紙之中格外“與眾不同”。

麵對這些激烈而真實的聲音,麵對那些發自肺腑的痛楚,羅蘭無言以對。

不能排除這些信件是被人煽動的結果,或者幹脆就是偽造出來用來打擊羅蘭的聲望與信心的。可是有因才有果,如果說沒有對“聖少女”不滿和憤怒的普通人,不管別人的煽動能力再強,口才再怎麼精妙,恐怕也掀不起風浪。然而確實有因為聖少女的演講而立誌從軍,最後戰死沙場的人和為他們的死亡而悲傷哭泣的家人在,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那些信件裏的怒罵或許失禮、偏頗且苛刻,但卻不做作。

羅蘭對這種聲音不是沒有準備,也不是沒有覺悟。

從下定決心要對抗教會的野心和李林的計劃那一刻起,羅蘭就已經覺悟自己走上了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也清楚直到最終結局之前,將不斷會有人因為他的話語及行動墜入不幸乃至喪失生命。這之中有死有餘辜的人,也必然有無辜受牽連的人。

無論是否無辜,死人是不會譴責他的,但死者活著的家人會,羅蘭自己的良心與罪惡感也會。

一旦真正麵對那些聲音,羅蘭才會明白,任何心理建設、事前準備都是沒有用的。

就算如同戰爭掮客們一樣厚顏無恥地說著這是戰爭,這是有如地獄一般的戰爭,戰爭總會有人犧牲,一切都是戰爭不好,全部都是因為敵人不好,也是死者運氣不好,所以請強忍悲痛原諒我之類的話,死者也不會複活,死者的家人也不會低下頭,說著“這也是沒辦法”,然後原諒他。

因為他是“聖少女”,是救國的英雄,是以自己的存在,在人群中煽動希望之人。

對人們來說,與他是不是刻意做出“英雄”的樣子,是不是誇大的宣傳沒關係。所有人將希望與崇敬集中在羅蘭身上,他隻能以回報人們所期望之事來完成自己的責任。唯有完全拯救崇拜他的民眾,羅蘭才會被……承認與接受。

英雄不會讓人們失望,英雄不能讓人們失望。

僅此而已。

然而。

雖非羅蘭所願,但確實因為他,有人失去了重要的家人。

一句沒辦法,太過蒼白無力,根本無法說服那些悲慟憤怒的家屬。

這甚至與有沒有辦法無關,那種知性的道理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能夠超越常識和普通人的極限,成就不可能之事……這才是英雄,普通人的辯解不適用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