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祈禱者的對話(二十一)(2 / 2)

然而時間不等人,帝國更不會給對手機會。

“軍團”。

高喊著“吾輩乃是群體,吾等為數眾多”的亡靈機械大軍,一舉克服了帝國兵源不足的痼疾,麵對無窮無盡,無懼死亡的鋼鐵大軍,一切傳統軍事學說和技術在一夜之間都變得過時了。麵對迫在眉睫的威脅,共和國與諸國除了加快進行中的武器研發項目,還將MDS的研發正式擺到台麵上。

這實屬無奈之舉。

麵對“軍團”性能和數量上的雙重優勢,各國赫然發現自己麵臨著精靈陣營曾經麵對過的困境——兵源不足。

未來的戰爭必然是空前殘酷瘋狂的總體戰,總體戰的本質就是消耗和動員一切可以投入戰鬥的資源。而作為直麵一線戰鬥消耗的戰力資源,常備軍很快會在殘酷的消耗戰中毀滅,需要老人、孩子、婦女……所有能喘氣的人拿著武器上戰場的那一天不用多久就會到來。這些缺乏訓練的老弱婦孺注定會以更快的速度被消耗殆盡,而當這些人也消失在戰火中時,國家、民族、領土——所有一切也將不複存在。

哪怕僅僅隻是為了拖延一下毀滅的降臨,也有必要提升士兵們的戰鬥力和存活率——在這種已經分不清到底是理性還是瘋狂的口號下,各國展開了各自的MDS研發。由於有現成的參照物,技術體係又比較完備的關係,共和國的進度最為領先。但整個研發過程依然困難重重,有時候甚至還要搭上性命。

他們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動力。

帝國製MDS采用的是天晶,既可以存儲各種術式和瑪那,又可以充當動力源。共和國沒有建立天晶量產體製,對穩定的、規格化的術式錄入技術也還在摸索之中。最重要的是大量術式錄入之後,要如何進行術式之間的聯動,麵對各種情況下又該進行怎樣的順位啟動——也就是所謂的程序撰寫,這方麵還幾乎是一片空白。所以在仔細思量,並且解析了“軍團”的殘骸後,他們決定采用蒸汽動力……

共和國的技術員們沒有發瘋,他們也不是狂熱的蒸汽朋克愛好者,一說到動力什麼的立馬就想到燒開水。他們會選擇蒸汽作為動力,應該說還是著眼於實際做出的選擇。

首先舊查理曼王國和共和國對蒸汽技術算是吃得比較透的,比起那些超前卻無法理解和實用化的技術,蒸汽動力技術起點較低,技術風險也相對更小。其次蒸汽動力比一般人想象中要來得更加有力,一直到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燒開水依然是最有效的發電方式(核能發電其實就是用核聚變或裂變產生的熱能加熱蒸汽鍋爐,用高溫高壓蒸汽推動發電機輪機轉動產生電力,本質上還是燒開水),什麼綠色發電、用愛發電,在燒開水大法麵前連渣都算不上。最後,通過拆解軍團的殘骸,證明利用氣壓助推機體動作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說這是最接近實現可能的選項。

可這個看似最容易實現的選項真正做起來之後,立即就被證明完全不可行。

采用蒸汽作為MDS之類單兵機動裝具的動力源,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

那可是高溫高壓蒸汽,就算駕駛員穿了隔熱防護服,遍布全身的蒸汽管線還是在時時刻刻釋放著熱量,而他們套著的外殼偏偏又是導熱性極佳的金屬……讓人穿著這個到底是上前線作戰,還是用來拷問?就算耐力超好,體能極佳的壯年男子,穿上這麼一套玩意兒最多二十分鍾就會出現脫水中暑症狀,超過一小時就能聞到鐵板烤肉的清香……

第二個問題是這玩意兒非常脆皮,一打就會出問題。

各種蒸汽管線雖然隱藏在裝甲之下,但為了保持行動能力,裝甲厚度平均隻有3㎜,最厚不過10㎜,這意味著裝備鋼芯彈的普通步槍都有可能貫穿這層脆皮防護,大口徑機槍更是各種距離、角度射入都能毫無懸念的將目標打個對穿。至於手榴彈、迫擊炮彈的破片,或許不一定能貫穿裝甲,可強烈的衝擊波和彈片衝擊很有可能讓裝甲及下麵的管線發生變形和斷裂,前者還好一點,最多就是機構卡死導致無法行動。後一種情形要是朝外側泄露,可能會燙傷周遭的人,要是高溫高壓蒸汽向機體內側泄露,最多五分鍾就蒸熟了。

一大群“火車頭”冒著滾滾蒸汽,在汽笛的尖嘯和人們的呐喊中朝著敵軍發起衝鋒,這時敵人打出了一片霰彈彈幕,四散橫飛的鋼珠風暴過後,戰場上響起猶如阿鼻地獄之底傳來的哀嚎慘叫,五分鍾後戰場上滿溢出一股類似粉蒸肉的清香……

隻要腦子沒毛病,還不想被憤怒的士兵“天誅”掉,沒人會把這種東西生產出來交給士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