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正在變成另一種東西。
一種與人類迥異,和生物也截然不同,持有明確理性的存在。
曾經有人這麼說過,最可怕的瘋狂不是失去了理性,而是隻剩下了理性。
現在的自己,多少能感悟到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E-03,你的腦量子波出現了紊亂,集中注意力。下一次將無警告注射藥物。”
通訊終端裏傳出女性管製官冷冰冰的聲音,吞下歎息和感悟,回以同樣冷漠的“E-03,了解”後,馬賽將全部注意力轉到軀體——“沙拉曼達II”的金屬製軀體。
“沙拉曼達”本質上是一架無人機,搭載者之於機體不過是處理器,原則上搭乘者必須以半昏睡狀態登機。一來是降低高過載機動帶給人體的損傷,二來是避免搭乘者因為情緒波動產生的雜波幹擾機體的正常運作。眼下既然已經決定要打破這項原則,讓清醒狀態下的馬賽去搭乘“沙拉曼達II”這種高速高機動機種,他們當然要提前做好對應措施,順帶著也為今後類似的情形做技術儲備。
所謂的對應措施,便是注射藥物。
搭乘艙內裝設有自動注射裝置,根據搭乘者的心跳、血壓、體溫、腦量子波的數值來確定搭乘者的精神狀態。可適時進行注射,也可由負責監控狀態的管製官遠距離遙控操作注射。
注射的藥物有兩種。
一種是興奮劑,能降低痛覺和疲勞感,增強攻擊衝動和集中力。
一種是鎮靜劑,抑製恐懼和亢奮,使注射者呈現冷靜狀態,隨時能夠做出冷靜的判斷。
前一種是為了刺激搭乘者產生“殺人衝動”,集中全部注意力思考“要如何殺死對手?”、“該怎麼做才能殺死對手?”這兩個問題。將搭乘者迄今為止所擁有的一切經驗和知識,竭盡全力去執行殺人行為。以此來推動人工智能對“殺人思考”的模仿和學習。
後一種是為了協調搭乘者與人工智能的同步而采用的手段。為了避免搭乘者的情緒波動對機體產生影響,通過注射鎮靜劑抑製搭乘者的情感,同時最大限度的保留判斷能力,使之與人工智能保持高度一致。
使用藥物很大程度是一種急就章式的應急處置,興奮劑藥效過後會使人情緒低落,鎮靜劑則會產生焦慮、恐懼、失眠、不安、痙攣等等副作用。要是兩種藥物反複交替注射,用不了多久搭乘員的精神就會出問題,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猝死或精神崩潰。
考慮到使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帝國那些慘絕人寰的非人實驗,似乎這次也是一次人體實驗。實際上恰恰相反,用藥是帝國技術員們難得的良心之舉。
假定人類的腦裝進動物的身體裏,手術獲得了成功,那麼當他醒來後,首先會發生什麼事情?
答案是完全不知所措,不要說正常行走、奔跑、進食,就連最基本的站立動作都無法獨立完成。
哪怕是塞進基因和身體結構最接近的靈長類動物裏,人腦也不可能立即適應和掌握新身體,遑論其它動物。換成以超音速飛行,與同樣速度之敵交手的鋼鐵之軀,情況隻會更加惡化。說到底,人腦不是為了專門處理這些事情而誕生的。在超高速的戰場之上,任何一點微小的失誤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為了保住這架極其重要的測試機和難得的優良素材,研究團隊想出了用藥物來控製情緒波動,從而實現搭乘者與人工智能保持高度同步,盡一切所能降低失誤的概率,進而發揮出最大限度的戰鬥力。
“話雖如此,不借助藥物也能達到91%的同步率……簡直不敢相信。”
“畢竟已經同步過一次了,再次同步的契合度當然會有所提升。”
緊盯著模擬訓練裝置不斷反饋回來的數據,門格爾冷漠的說到:
“以現在的狀態,就算對手是‘獨角獸’,也大可與之一戰……不過這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