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善與惡的彼岸(七)(2 / 2)

這個對智慧生物來講非常簡單的道理,對隻懂得“是或者不是”的機器來講卻無法理解,遑論接受。

很多人,包括羅蘭和密涅瓦在內,將李林稱為“謀略機器”、“算計的永動機”,似乎李林就是一架永遠不停在計算利益得失的機器。但大多數人卻忽略了,在帝國崛起過程中,李林同樣也多次做出過妥協甚至是退讓,進而成功回避了一大堆潛在的麻煩。對李林來講,麵子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指標,隻要無傷大雅,不觸及原則底限,他根本不在意這個指標。

不在乎麵子,懂得如何妥協,還總能做出最優解的選擇——這正是李林難纏的地方。

“不管是硬要驅逐我,還是毫不理會延長會期的要求,其實他硬要做的話,一定能做到,誰都攔不住他。但他非常小心,戒備著我將會場內的信息通過‘阿賴耶識’係統傳送到外麵,然後再轉發出去,醞釀出反對帝國橫暴的輿論氛圍。所以他接受了辯論,並且據理力爭,且每一條都與特權無關,都是讓人就算不舒服也不得不接受的正論。”

本來羅蘭確實打算利用“阿賴耶識”來轉播與李林的辯論,在他想來,辯不辯的贏是次要問題,關鍵是喚醒多數人來推動解除對技術和知識的封鎖。

然而這算盤從一開始就打錯了。

李林自始至終保持著冷靜,而且不光自己冷靜,還把握住現場的氣氛,沒讓那些外國代表說出什麼不可收拾的話來。

“如今就算把辯論過程發出去也沒用了,且不說帝國在信息網絡和管製上的優勢,辯論的內容本身就隻會讓人手足無措。”

如果李林或其它與會者說出什麼不當的、嚴重傷害民眾感情的話,那麼這必然會嚴重激怒諸國民眾,在強大的內部壓力下,諸國勢必要求帝國在協議中做出某種讓步來緩和本國民眾情緒。可李林並未中計,他的每一個回擊都無懈可擊,不管是以政府立場還是身為皇帝的立場來講,他的發言都讓人無法反駁。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李林,是神意代行者,全知全能,永不犯錯的存在。

換成別的什麼人,就算說出和李林一樣的話,情緒上來的群眾也不會管你講得有沒有道理。怒火之下,“我很不爽,你說什麼我都不爽”就是群眾的全部想法,擺事實講道理也沒人聽得進去。可李林說的話……即便對會議內容進行刪減修改,弄成非常能激發群眾怒火的版本。人們看了之後還是要冷靜思考。

你可以罵官僚,可以罵貴族,可以罵國王,可以不管有理沒理,純粹隻為反對而反對。但你敢麵對天災——會呼吸、會思考、會對你的言行做出反應的天災這麼幹嗎?

隻要不是自殺誌願者或精神異常者,會這麼幹的一個都沒有。

既然李林說的都是有道理的,態度上也不是咄咄逼人或蠻不講理,甚至不惜以皇帝之姿與身為反抗組織頭目的羅蘭進行對話。其姿態已經放得足夠低了。畏懼皇帝力量的民眾必然會認為“皇帝已經做得夠多,‘自由軍團’繼續糾纏下去是無理取鬧”。

“簡直就像每個人心裏設置了一個帝國社會秩序保障局,說話和行動前都要先自我核查幾遍才放心一樣呐!”

“帝國可是認為這樣能讓民眾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為更負責,而不是整天胡說八道,給周圍的人乃至國家添麻煩。”

“這可真是……過去舊陸軍也經常這麼說。”

“隻看共和國國內某些團體的話,他們這話也不是沒道理。隻是這終究還是一種借口。”

羅蘭搖了搖頭,將話題重新引導到了原來的方向上。

“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休會的一天,盡可能推動局勢向我們有利的方向轉變。”

能爭取到一天的時間簡直堪稱天助神佑,盡管也有預估到李林因為手裏掌握著足夠多的牌,為了故作姿態而讓步的可能性,實際上很大程度依然是賭博。

眼下這一把是賭贏了,但爭取到的一天裏到底能做些什麼才能扭轉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