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善與惡的彼岸(七)(1 / 2)

絕大多數情況下,辯論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要是打嘴炮能解決問題,也就不會有戰爭和犯罪了,軍隊和警察也沒必要存在了。

任何言語爭論到最後都會陷入辯無可辯的局麵,雙方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也都做了,彼此依舊無法說服對方。會出現這樣的局麵,基本都是因為彼此根本不願意被說服。即便是睿智的智者也常常會幹這樣的事情——沒錯,我知道你講的都有道理,我知道你說的很可能都是對的,但我就是不滿意XXXX,所以我堅決不同意!

這裏的XXXX,可以是“你的態度”,也可以是“被迫妥協”,還可以是智慧生物所有能想到的理由,甚至幹脆沒有理由。總之不接受就是不接受。

李林和羅蘭這樣的的人同樣難逃這一規律。

或者說,正因為是他們,才不可避免的陷入這一狀況之中。

他們都是理性派,都有著傑出的智慧和敏銳的思辨能力,目光長遠更是常人所不及。即便此刻氣氛激烈,說出來的話依然條理清晰,思維敏捷,且每一句話都是無可辯駁的正論。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雙方都是正論,怎麼會僵持不下?

正因為他們是基於兩種背道而馳的正確所衍生出的理論和觀點,所以他們必然衝突、僵持。

從根源來講,李林和羅蘭的目標都是“追求或實現更好的世界”,雙方在這一點上麼有任何分歧。但什麼是是更好的世界,應該側重何處,雙方的意見完全對立。

國家整體利益和國民個人權力的保障,到底哪一邊更優先?

這個讓人困擾的問題正是雙方爭執的核心。

崇尚秩序和強勢領導的帝國及諸國主張在國家利益麵前,個人利益必須無條件讓步和服從。而多少帶有理想化色彩的羅蘭和共和國主張作為國家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個人在服從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時,也應享有基本的權力。

雙方的論點都有其合理性,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想被對方說服。一時間,辯論似乎有越來越朝無聊化、扯皮化的方向發展。

如果真的這樣發展下去,無疑對帝國有利。

將會談無意義的責任全數推給羅蘭,然後排除羅蘭的幹擾,強行通過協議——沒什麼意外的話,這樣的戲碼很快就會上演。但就在李林動作之前,羅蘭搶先出招了。

“如果各位要固執己見的話,誰也阻止不了。”

他挺直了脊背,用介於失望和冷漠的聲音說到:

“但我這裏還要做最後的努力,懇請諸位暫停會議一日,冷靜考慮後再決定是要簽字還是做出改變。僅僅隻是一日的思考,不會影響各位的名譽,若真的是值得諸位堅持的決斷,不管是一日還是千日,最終結果是不會變的。”

——果然來這招嗎?

將與會者們各種細小的變化收納在視野的一隅,一直掛在臉上的商業用微笑從李林的臉上退去了,優雅的容貌呈現出一副介於冷笑和和苦笑之間的無奈困惑。

“也罷。”

一直敲擊桌麵的手指停了下來,皇帝用仿佛音樂一般的聲音說到:

“本日的會議暫且到此結束,後日再行召開。”

###########

“他真的是很小心啊。”

密涅瓦往杯中倒滿紅茶,疲憊的感慨著。

“任何情況下都做最優化的選擇,不僅是短期的最優化,更是符合長期規劃的最優化。簡直就是一座難攻不落的要塞。”

“最麻煩的是,他會妥協。”

接過紅茶,羅蘭說到:

“這可比政治家、貴族之類的難纏多了。”

政治的基本就是妥協,不能妥協時就隻能訴諸戰爭,就算是戰爭,也存在這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的渠道——正是有這個大前提,政治才得以成立,否則的話各種族早就因為一堆亂七八糟的戰爭滅亡了。

妥協或許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但絕對不是最壞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