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用慣了帝國那邊的藥,會覺得共和國的藥特別刺激,但身為男人,還是軍人,這種程度的傷痛咬牙撐過去就好了嘛!”
“等適應期過了再說吧。啊,謝謝。”
在露易絲的幫助下,馬賽重新穿戴起了共和國外交部配發的製服。朝試衣鏡做了幾個動作,確認不暴露受傷也不影響活動的範圍後,長出了一口氣,馬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那架機體……到底是什麼呢?”
“和你對陣的機體嗎?的確,簡直就是個全新打造的怪物。”
安麗埃塔拉開馬賽的眼皮,將緩解眼球壓力的藥水滴入,一邊給馬賽做眼部按摩,一邊小聲說到:
“帝國到底是怎麼想的?明明是‘軍團’,卻打造了那樣一個怪物。”
吾等為數眾多,故名為亡靈大軍(Legion)。
這是“軍團”的詞源,同時也是這支由無人戰鬥機器組成的大軍的真實表述。
以壓倒性的數量優勢蹂躪敵軍——這是“軍團”的基本戰略。其研發、戰略、戰術都是以此為前提展開的,基於這一根本需求誕生出來的各類機型都是“盡可能追求數量的前提下確保性能”的產物。說白了,就是在性能與數量之間更傾向數量,為了形成足夠的數量來衝擊敵陣,並不特別要求性能優勢,隻要夠用就好。
“沙拉曼達”係列似乎是原型試做機的關係,所以在技術和成本的投入上有點不受限製的傾向。可以算稍微有點偏離,但總體大方向依舊保持一致的類型。
直到II型為止,都是如此。
可是“沙拉曼達III”……與那架機體交手的過程中,馬賽嗅到了一絲異樣的味道。
“沙拉曼達”係列,或者說“國民戰鬥機計劃”,原本的目的是為了打造預定裝備在次世代“軍團”上的人工智能而推進的計劃。開發人工智能才是他們的本業,機體開發不過是順帶的。從這個觀點來看,“沙拉曼達II”的性能已經完全滿足需求,沒必要進一步開發性能更強的機體。倒不如說,過於優秀的機體反而會增加人工智能的開發難度,更不利於開發量產機型所需的人工智能。但帝國技術部門還是推出了“沙拉曼達III”——性能完全淩駕II型和獨角獸,堪稱迄今為止最強無人戰鬥機的怪物。
“感覺和迄今為止的開發意向相比,那台機體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設計個性。”
“個性?”
“所謂設計也就是取舍,因為不可能麵麵俱到,必須通過在各種性能指標中做出取舍來實現需求和現實之間的平衡。通過取舍的方向,可以看出設計者的喜好和思考傾向。這就是‘圖麵的個性’。”
按了按依然纏繞著寒意與刺痛的後頸,馬賽壓低聲音說到:
“從那架機體上感受到的,是很詭異的偏執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