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冰風森林(七)(1 / 2)

嘴裏說著不會辜負期待,帕西法爾心裏卻滿是牢騷和抱怨。

事到如今再抱怨自己不知道走錯了哪一步才會走到完全背離預期的人生已經於事無補,對選上自己擔任軍事顧問的皇帝和總參謀部發牢騷也沒有用處,與其糾結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如關注眼前麵對的麻煩,做些有建設性的事情。

接到出任拉普蘭軍事顧問一職的書麵命令之後,帕西法爾就開始著手研讀和命令書一起送來的最新情報,結果隨著情報的積累,帕西法爾發現這個國家的問題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

公國挑起爭端的動因是寄希望用軍事勝利掩蓋國內矛盾,同時以拉普蘭為商品傾銷地,帶動國內經濟正麵循環,積累工業化和產業升級需要的資金。

就邏輯來說沒有什麼問題,隻是公國忽略了一個非常簡單的事實。

長久以來處於戰亂之下的拉普蘭經濟本來就不健康,最近的一個世紀更是隻能靠諸國輸血援助來維持,如今的拉普蘭連啟動產業升級和引進外國投資都很難,民生更是非凋敝一詞不足以形容。占領一個比公國更貧瘠的國家,指望靠對公國充滿敵視且購買力極其低下的拉普蘭人支撐起公國的經濟循環?還把這種與夢囈一般的東西當成既定國策?公國那邊的內部形勢是有多緊張,連這種虛幻的救命稻草都要抓住。

吐槽歸吐槽,既然公國已經決定要攻略拉普蘭,眼下也隻能以衝突必然爆發為前提來思考之後的戰略戰術。

一切戰略戰術的前提不外乎資源掌握的多少,士兵、裝備、工農業生產能力、交通係統、地形……最後決定戰爭勝利的總是這些冷冰冰的東西。至於總是被反複強調的士氣和意誌,帕西法爾雖然也重視,但並不會把精神層麵的因素放在絕對優先的位置。在他看來,沒有物質基礎來支撐的意誌非但無助於贏得勝利,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讓一群士氣高昂,手裏拿著長矛和馬刀的騎兵去衝擊由鐵絲網、地雷、迫擊炮、機槍等等組成的塹壕工事,其結果會是怎麼樣,三歲小孩都知道。

拉普蘭,或者說拉普蘭軍隊基層和民間的最大問題恰恰正是士氣過高,裝備太差,且在戰略戰術層麵的思考太少。

拉普蘭的軍製編製和戰術運用大致上沿襲查理曼,不過不是戰爭末期已經開始普及後裝線膛槍炮、齊射炮的那支軍隊,而是剛開戰那會兒普遍使用前裝燧發槍的查理曼陸軍,也就是如今已經快走進曆史博物館的線列步兵排槍戰術……

這倒不是拉普蘭軍隊因循守舊,政治決策層舍不得掏錢給軍隊換裝,實在是拉普蘭沒渠道購買新式武器,從牙縫裏省出錢來也買不到。

當時能自行大量生產後裝線膛槍炮的國家及勢力一共就三個:阿爾比昂、查理曼、亞爾夫海姆,前兩個滿足自己軍隊的需求都來不及,哪有多餘的能供應給拉普蘭;亞爾夫海姆倒是沒有這方麵的困擾,隻要你出的起價錢,連全套生產線都能賣。問題是當時亞爾夫海姆正在向公國推銷庫存的德萊塞步槍和生產線,從地緣政治和生意的角度來講,他們都不想得罪公國,所以也不肯賣。等到戰爭結束,國際政治格局大洗牌之後,拉普蘭又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直到《波恩條約》簽訂之後,拉普蘭的武器采購才算是有了著落。

不過有了采購渠道是另一回事,采用哪國的武器,如何分配有限的軍事預算,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爭取軍事預算等等完全是另一回事。

工業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以拉普蘭當前的國內狀況更是如此。在可預期的未來內,他們隻能用外購的武器來裝備本國軍隊,有了新式武器後,勢必戰略戰術規劃都要進行相應的轉型升級,這就需要要派遣本國軍官去外國軍事院校進行深造,學習新型戰術和編製,同時聘請外國顧問協助本國軍隊進行相關作業。一來一去,依靠武器銷售和派遣軍事顧問,相關國家勢必會在拉普蘭軍政界建立起強大的影響力,縱然不會幹涉拉普蘭內政,也足以左右拉普蘭的外交政策。而這種影響力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國際局勢及其它國家對拉普蘭的觀感、政策。

過去拉普蘭靠平衡各國軍援的比例來避免出現類似情形,如今他們卻沒辦法繼續沿用過去的招數。

現如今公國已經能做到自行生產後裝線膛槍炮,而且還出現了以弗拉基米爾.格裏高利耶維奇.費德洛夫為首的公國軍械設計人員,嚐試著研發符合公國需求的自動武器。在這種越拉越大的差距麵前,拉普蘭可以采取的對策隻有一邊培養本國的技術人才和工業體係,一邊從外國購買先進武器。起碼不至於形成代差,性能上能壓製就更好。而能夠生產並提供此類武器的國家裏,阿爾比昂因為和公國之間的曖昧關係投鼠忌器;共和國本身產量不足,且路途遙遠;最後能夠依靠的隻有帝國,帝國也樂於在東線培養一個有一定實力的側翼國家,隻是這樣一來勢必會讓拉普蘭徹底倒向帝國,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