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李林,世界會變成怎樣?會如有些人所願,變得更加美好嗎?
或許存在那樣的可能性,沒有李林出現的世界或許會變得相對平靜一些,激烈的技術變革、社會變革、國際地緣政治變革不會出現,帝國所帶來的負麵產物永遠不會出現。像羅蘭一家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都能平安度日也說不定。
可那樣一來世界也將繼續維持那種死氣沉沉的格局,在極度壓抑的大環境中,變革的衝動和契機會一點點醞釀、積累,如同板塊移動積累壓力的過程,終有一日,巨大的壓力將撕裂地殼,化作地震、火山、海嘯,席卷整個世界。又有誰能保證,在那樣混亂、激蕩的變革中,被犧牲的、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就一定會少於帝國崛起過程中的犧牲人數呢?
沒辦法保證,任何人都不能做出這樣的保證,即便是將全世界所有的智者賢達召集在一起,將這個課題拋給他們,窮盡其一生的時間。他們也不可能得出比李林更好更完美的解答。麵對不確定的混沌,李林基於現實考量所作出的解答或許不被人喜歡,但沒人能否定那是唯一的最優解。
可即便如此,紅發女子依然會忍不住冒出一個大不敬的問題。
李林是理性的,是睿智的,是完美的。可他也是極度恐怖,令人畏懼的。用一般人的標準來評價,他的理性完全是瘋狂的另一種麵貌罷了。如果要將那種“徹底理性”視為瘋狂,那麼瘋狂的到底是李林自身,還是孕育出他的獨特品質並加以倚仗的世界呢?
費力地咽了口唾沫,將危險的想法和發自心底的恐懼吞咽下去,紅發女子調整了一下情緒,再次開口問到:
“接下來怎麼辦?要到此為止嗎?”
“當然不可能。”
因為連受挫都稱不上的作戰結果就收手?這已經脫離謹慎的範疇,接近於膽小了。
“為了保持帝國的正派人形象,我們在公國的秘密絕對不能見光。不過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終止並轉移那些設施,這需要時間和過程。很多新設施剛剛完成選址勘探工作,進度快一點的也才剛進入施工階段。,貿然啟動轉移程序必然會引發極大的混亂,這反而會增加曝光的風險。”
“哦?”
紅發女子挑起一側眉毛,露出一個譏諷的笑容。
“我還以為你一定會連人帶設施全部夷為平地,把所有證據全部燒光,連一塊磚都不剩。”
“那樣的預案也是有的。”
“……”
“有好幾處設施安裝有自爆係統,一旦確認暴動、大逃亡、遭遇優勢武裝力量突襲等可能導致設施曝光的事態,且現場管理人員無法予以應對處理時,自爆係統就會啟動。沒有任何人或證據能離開那些地方,那些地方曾經發生了什麼將永遠都是一個迷。”
任何人聽到這個設計都會吐槽“有必要做到這種程度嗎?”、“是偏執狂嗎?”。可如果有人能翻閱李林剛剛簽字批示的文件,他會發現一些經過文字消毒後閱讀起來依然讓人毛骨悚然的東西。
最上麵的是幾張抬頭印著帝國鐵路公司的列車時刻表,所有車次都有具體的出發和到達時間,精確到分鍾。仔細比較車次的往返站點和時間,會發現這些列車都先是從帝國各地集中到幾個中轉站,接著進入公國,再分散到各個人煙罕至的所在,然後沿原路返回。
所有列車離開帝國時都不提車廂裝載什麼樣的貨物,回來時車廂裏滿載各式各樣的商品,其中除了各種農產品,還有很多公國的技術所無法生產的東西。
唯一能讓人隱約猜想到列車上運了什麼的,是一份東部鐵路管理層發給亞爾夫海姆總部的電報。
電報抬頭是“關於近期運送重新安置者的特別列車”……
鐵路時刻表下麵的是幾份訂單和投標文件,五個四層焚屍爐的訂貨單,其中還包括兩個搬運屍體的電梯、加熱裝置和清理骨灰的設備。帝國鉀堿公司購買骨灰製造肥料的投標書;帝國化學公司使用進行新藥人體試驗的報告……
越往下麵,文件記載的東西就越恐怖。
不難想象,有朝一日,這批文書中記載的噩夢以鮮活的現實出現在世人麵前時,人們會如何看待這一切,如何看待製造了這一切的帝國。
“如今公國的局勢尚未恢複平靜,絕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讓KZ的秘密曝露出來。”
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皇帝陛下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