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型的戰術很明確,充分利用自己的數量優勢,逐步削弱對手,最後一鼓作氣徹底消滅目標。
先用“亡靈之音”奪走搭乘員的意識,然後與不完全狀態的II型展開高機動戰,將其逼入空戰型的火力交叉網。如果能將其擊潰最好,失手的話也無妨,重新再來一次、兩次、三次,直到將其擊毀。
這和獵捕猛獸的要訣是一樣的,不斷讓猛獸受傷,逼迫其奔跑消耗體力和耐力,最終逼入陷阱予以致命一擊。
這在人類眼裏完全是硬上蠻幹外加卑鄙下流,可機器不懂也不在乎這一套,如何充分利用資源高效完成任務才是其唯一目標。既然這是一種有效的手段,用就是了。
粒子束的火線不斷自各種方位角度交錯而來,導彈接連撲向預定的撤退路線。
空戰型的小隊似乎已經跟上來展開包抄。單體空戰型的性能遜於沙拉曼達II,但數量優勢結合高度完善的配合使其成為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它們就像狼一樣,不斷追逐、撕咬獵物,直到獵物倒地氣絕。要是這麼一直糾纏下去,沙拉曼達II也遲早會被撕成碎片。
必須打破僵局。
緊急爬升,一口氣將纏人的空戰型甩在下麵,鋼鐵之蜂的尾針對準下方還沒來得及從平飛改出爬升的空戰型。
空戰之中,機體最脆弱的部分不是尾部,而是正上方和正下方,前者常常有雲彩或陽光為敵機提供掩護,後者受限於角度,很難察覺。且不同於被咬尾,天頂和機腹看起來機體的投影麵積更大,命中概率更高,對方還很難迅速緊急改出,一個處理不好動作過大,直接有可能機毀人亡。
超音速飛行狀態下尤其危險,不光進行機動時承受過載和扭力會相應大幅增加,飛行速度越快,衝擊波的夾角也會相應變小。是故大部分高超音速機體都采取火箭的外形,即表麵盡量沒有任何凸起,機翼盡可能後移與縮短,以避免發生機翼被衝擊波砍掉的慘劇。
空戰型的反應速度絕對不慢,其機體結構的牢固程度也足以使其承受一定範圍內的超音速超機動。可一到兩秒的改出時間對間不容發的高超音速空戰來說,可謂是致命的遲鈍了。
將一台空戰型套入瞄準光圈,電磁炮軌道開始充電提升電壓,青藍色的光弧在空氣中蜿蜒。
下一刻,電磁軌道轉向一側,帶有電弧的鋁製炮彈擊穿蒼穹,自一道黑色閃電下方掠過,消失在白茫茫的大地之中。
那道詭異的黑色閃電並未停下腳步,以更快的爬升速度搶占鋼鐵之蜂的天頂,同時釋放的複數高周波鎖鏈劍構築起一道全方位包圍收緊的死之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