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黃金的終焉(三十五)(1 / 2)

邊長五公尺的正方形空間,六個麵全都鋪滿了吸收衝擊的緩衝材料,裏麵除了一個蹲坑沒有任何生活設施,就連水龍頭都沒有。隻有頭頂的光源以及右上角一道用柵欄網隔開的通風口。幾台觀察裝置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觀察著蹲在角落裏的瘦小身影。

因為那張比自己想像得更為年幼的臉龐而咽下了一口氣。從未想過那張臉龐會和“纖細”、“脆弱”、“稚嫩”之類的詞彙掛鉤,目睹前所未見的場景——還是數萬之多——羅蘭既不興奮也不稀奇,隻是沉默著走過一間間房間,偶爾將視線移向房間裏的“素體”。

在一間房間前,帶路的記憶管理者停下了腳步,羅蘭湊到門前,貼上了觀察孔。

——被盯上了。

透過觀察孔與紅色瞳孔對上的瞬間,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回到羅蘭身上。

沒有後來那種洞悉一切的敏銳和睥睨萬物的壓迫感,也沒有標誌性的微笑,但那種從遙遠的彼岸看過來,又像是映照自己影子的鏡子一般的微妙感覺完全一致。

哪怕知道那雙眼睛並沒有看著自己,眼前甚至不是真實的人,隻是遙遠的回憶。羅蘭還是忍不住向男孩投去複雜的眼神。

“決定量產人造生命體來承擔地球再生工程後,最主要的課題有兩個。其一是讓人工生命體符合性能和成本需求;其二是未雨綢繆,為‘萬一’之時做準備。”

“萬一……叛亂嗎?”

“沒錯。”

記憶管理者麵無表情地點點頭,既不嘲諷也無歎息地說到:

“人造生命體發動叛亂——不管可能性多麼小,一旦成為事實,那將是人類不可承受之痛。”

人類視人造生命體為人形牲口,自己的財產,他們習慣於居高臨下看待自己的仆人兼財產。但他們從不小看自己的作品,還很提防自己的作品。

在人類曆史上因為奴隸、農民、工人等社會底層起義而傾覆的王朝數不勝數,如何安撫底層,使其溫飽,避免國家動蕩是自古以來所有政權的核心議題。人造生命體在人類社會的地位連家畜都不如,沒有選舉權也沒有投票權,還要無償承擔各種繁重危險工作。照理說他們絕沒有機會被國家決策層納入法眼,這些兩腳牲口不管死掉多少都能再生產補充,誰會在乎他們的想法和反應?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性價比比機器人更高,人造生命體迅速普及到了社會方方麵麵。製造業、服務業、運輸業……就連法律、金融之類的重要領域也有人造生命體參與。即使撇開地球再生工程的重要性不談,單就人類社會自身來講,沒了人造生命體的支撐,社會很快就會癱瘓,甚至死亡。

為了回避這種風險,同時又不必給予家畜和主人平等的地位,引發麻煩乃至騷亂動蕩,武力是必要的。

“於是就有了‘軍用人造生命體’。這個設施就是為了挑選出合適的實驗素體,進行各種試驗的場所。”

心中早已猜出了答案,聽見答案時依舊會產生不快。

經曆過相類似的演變過程,羅蘭多少已經掌握了地球人類的思維模式。

簡而言之,就是李林那套效率至上和技術崇拜的思維。

經曆過嚴重的生存危機,幾乎被逼到滅亡邊緣後,對於唯有依靠人工製造的空間才能維持生存的人類來說,自然已經不再是值得膜拜的神明,而是折磨他們的惡魔。科學技術才是他們唯一的倚仗,唯一值得崇拜的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