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入學意願(1 / 2)

“先生,有村民在打聽束脩是多少?”

四方書院周圍的村落,每隔幾天都會有人前來打聽是否有活幹。不過今天不同以往,他們還向王三寶打聽起書院入學的事情。

“周邊村子的嗎?”付子莘早起鍛煉完,在書房裏練字。

“是的。”他們都是熟麵孔,來書院做過小工。

付子莘有些意外,四方書院離最近的村落要小半個時辰,來這裏上學倒不如在村裏的學堂方便。

“你讓他們進來,我當麵問一問,算了,還是我親自出去吧。”書院修得太大,也有一個壞處,從付家住的地方到書院大門口,要花費不少時間。

如果讓王三寶去請他們進來,一來一回夠得等,倒不如自己駕車出去。

來問話的村民還在書院門口等著,他們看到一輛馬車從書院內駛來,停在他們麵前。

而王三寶此時還在後麵一路狂奔,他還沒上車先生就駕車跑了。

付子莘跳下馬車,笑著問,“你們在打聽四方書院的束脩嗎?”

村民一直都是和王三寶接觸,未見過付子莘,不知道眼前這位年輕人是何身份,“你是?”

“我是四方書院的院長。”

付子莘的話一出,惹得幾人驚呼不已。

原來她就是那位神秘的女院長,和傳言中一模一樣,愛穿男裝。

“你們村裏沒有學堂嗎,為何不讓孩子就近在學堂上學?”付子莘正在做農村教育的專題,他們來得正好,可以給她提供些數據。

“我們村雖然和其他幾個村合辦了一個學堂,但是大家都不願意去。”一名自稱是小灣村村長的中年男人說道。

付子莘不解,這是為什麼?

村長解釋道,“村裏學堂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一部分學費由村裏出錢,另一部分要由村民自己承擔。”

“家境富裕些的,會將孩子送進城裏的書院念書;家庭一般的,舍不得拿錢付束脩,就一直欠著,平時隻送點米麵蔬菜。許多先生都嫌錢少,待不了多久就主動請辭。”

付子莘對於村裏重視教育,能夠主動承擔一半的束脩這樣的做法頗為認同,這不就相當於現代的社會福利嗎?

不過束脩收不回來,確實很影響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度。

她又聽到村長說,如今學堂裏倒是有一名老先生坐班教學。

但他上課生硬古板,每次上課都叫孩子們背書,也不講其中道理,背不上來要打手掌心。

孩子們都是村裏放養慣了的,哪裏受得住,第一年去了第二年死活不願意再去。這也就導致現在學堂裏隻剩下兩三個學生。

“所以你想把孩子送到我這裏念書?”付子莘明白了村長的意思。

“就是不知書院束脩是如何收的?”四方書院建在郊外,收費應該不會太貴吧。

說實話,付子莘沒有仔細考慮過束脩的問題,該收多少,還有應該怎麼收?

之前趙學敏拜師,也不過是給了點銀子,沒有行拜師禮和收六禮束脩。後來她在學堂當算學先生,每月的銀錢是林原盛發的,跟學生也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