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倒逼雷達提前服役(2 / 3)

張小六還是擔心帝都的安全,不過李衛國心意已決,知道無法勸阻了。

“臣代替鯨灣十五萬軍民感謝陛下皇恩浩蕩!”

位於大京都的全世界唯一一套鷹眼雷達係統就這樣被決定了命運,雷達站主機開始拆解,然後運往非洲羅伯茨港。

當然,巨大的發射塔和接收塔就不必要拆了,鋼材結構都是現成的,可以直接從鋼鐵公司采購。

這件事也讓李衛國對雷達係統工程更加重視了,因為想要對付德國的轟炸機群,雷達偵查係統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其他諸如尋找德軍秘密轟炸機基地,訓練戰鬥機夜間能力,都是治標不治本,沒有雷達的探測與追蹤,麵對一切空襲都是浮雲。

前一段時間中華帝國軍方對特斯拉的金屬探測器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海軍方麵,跟李衛國撒嬌耍潑,最終成功索要了金屬探測器中的關鍵技術,並交由海軍裝備委員會進行論證和研究。

特斯拉貢獻出來這項探測技術,其理論部分得以在帝國科學院進行廣泛討論,尤其是在雷達探測和聲呐探測方麵的專家們,可謂受益良多,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啟發。

蒙羅維亞大轟炸事件,給李衛國提了醒,必須要加快防空方麵的建設了。

因此,帝國科學院隨後就接到了李衛國的旨意,要求集中力量對現有的鷹眼乙型雷達係統進行改進,要求將雷達小型化、高精度化、易操作化。

實際上中華帝國在雷達方麵的理論知識和技術積累已經非常豐富了,比如雷達係統當中,與其緊密相關的無線電廣播和收聽技術,實際上就是頻段不同,以及是否進行目標測量和追蹤的問題。

有了無線電廣播和接受技術作為基礎,再來開發雷達係統反而就非常容易了,至少在abcdef幾個波段頻率內開發雷達係統已經足夠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電子管和磁控管,沒有這兩個關鍵零件,一切都是浮雲。

目前中華帝國在這方麵的技術不斷被刷新,幾乎沒過一個月,都有一款新型號的電子管和磁控管被研製出來,較前麵的同類產品不斷提高性能,但帝國政府一直限製這方麵的技術投入市場,目的就是防止被德意誌帝國獲得。

實際上,隻允許研發電子管和磁控管,卻不允許投產,這條政令雖然由帝國內閣下達,卻真正是李衛國授意的。

之所以這樣做,是李衛國想要摸清楚德意誌帝國在這方麵的真正科研水平。

事實證明,當中華帝國嚴控這方麵的高技術產品投放市場時,德意誌帝國在這方麵的科技追趕速度就會陷入停滯狀態,這讓李衛國明白,希特勒手中並未掌握這方麵的技術,至少目前還沒有。

於是,李衛國有理由懷疑一些企業曾經將帝國的高科技電子管偷偷走私給德意誌帝國,亦或者是通過其他第三國的商人走私,於是他責令相關部門開始徹查相關渠道,很快就懲處了一大批叛國者。

商人追逐利潤,如果有百分之幾百的利潤,哪怕是冒著叛國罪也無所畏懼。

不過在國土安全局的嚴厲打擊之下,這些叛國者很快都得到了嚴厲懲罰。同時帝國國會通過了更加嚴厲的法律條款,嚴懲那些吃裏扒外的國賊,使得中華帝國高科技技術外流勢頭得到有效阻止。

這一次有感於德意誌帝國的轟炸機群對中華帝國海外駐軍的巨大威脅,李衛國於是解除了一大批軍用敏感高科技技術禁令,允許帝國那些忠誠度高保密度的公司負責經營。

其中一項就是磁控管技術解禁令,由軍方交給信得過的國防企業負責開發和生產先進的雷達設備。

經過一個月的公平公開競標,中華帝國的十家大型國防企業先後拿出了他們最先進的雷達設計產品和對鷹眼雷達係統的改良技術,最後由皇家國防工業集團的雷達改進設計方案最為優秀,附和中華帝國軍方的要求,最終拿到了訂單。

皇家國防工業集團能夠最終脫穎而出,並不是一個意外,因為這家軍工企業歸皇室所有,是李衛國的個人公司,現交給二皇子義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