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希特勒的打算,不過跟中華帝國開戰,他必須要做好多方麵的準備工作。
於是希特勒一邊回應摩挲麗霓,讓她盡可能的拖延時間,另一邊希特勒和德意誌帝**方也加緊了誌願者的招募和裝備的征集。
誌願者很簡單,主力必然是德意誌帝國的正規軍中的士兵了。為此大批德軍精銳士兵退役,變成平民身份,準備隨時變成誌願軍參加意大利半島戰爭。
其他歐洲各國的誌願者大部分都是花錢聘請,讓他們卷入意大利半島戰爭,目的就是拖歐洲各國下水,讓中華帝國惱火,同時還有一絲法不責眾的味道,讓中華帝國不能單獨隻指責德意誌帝國。
誌願者很容易,不過裝備問題就有些棘手了。
有了前不久的利比裏亞戰爭教訓,德意誌帝**方對於中華帝國神策軍的戰鬥力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論是海軍、陸軍,還是空軍,中華帝國神策軍都占著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德意誌帝**隊也不是一點反抗能力都沒有,至少有一些武器裝備還是能夠給中華帝**隊造成嚴重威脅的。
比如利比裏亞戰爭中最後登場的德軍風琴火箭炮部隊,雖然因為某種原因,未能給中華帝**隊造成重創,反而被中華帝國空軍夜間突襲導致全軍覆沒,不過風琴火箭炮的威力是有目共睹的,隻要利用的好,比如戰鬥時率先攔截住中華帝國的空軍襲擊,那麼就有可能把風琴火箭炮的威力全部發揮出來。
意大利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將風琴火箭炮藏在山中隱蔽處,突然發起攻擊,估計會有相當好的戰術效果。
希特勒沒指望一開始就可以打敗中華帝**隊,所以他的策略是持久抗戰,把歐盟誌願軍藏在意大利山區,跟中華帝**隊長期打消耗戰。
如果能夠用意大利來拖住中華帝國,幫助德意誌帝國得到寶貴的喘息發展時間,那麼希特勒就會非常高興的去做。
打定了主意,希特勒便開始行動了。
與此同時,中華帝國和意大利王國的談判也在緊張中進行。
中華帝國要求意大利賠償兩百噸黃金,但如果有可能,中華帝國並不在乎這兩百噸黃金,而是需要一個借口收拾意大利,砍掉德意誌帝國的臂膀。甚至出兵占領意大利,在歐洲大陸上打開進攻德意誌本土的陸上通道。
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決策,也是中德冷戰對抗的一部分。
為了給意大利施加壓力,中華帝**方不斷在地中海增兵。
科西嘉島、撒丁島,這兩座地中海大島,原本就有中華帝國的陸海空三軍聯合軍事基地,如今不斷增兵,大批的戰鬥機、轟炸機進駐機場,海軍大西洋艦隊、地中海艦隊,以及剛剛結束利比裏亞戰爭的的非洲特混艦隊,也把主力戰列艦和航空母艦調往地中海,隨之而來的還有數萬海軍陸戰隊。
不到一個月,中華帝國在地中海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人,戰爭陰雲籠罩著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