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廣撒網、精挑選的策略,網盡了華南不少優質資源。
朝暉的業務實現了高速擴張,隨著版圖的擴大,優質項目儲備也越來越多。
但這樣高強度下,相關壓力也逐級增長,隻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在朝暉的領導下公司團隊上下一心,奮勇直前。
而事實也證明他當初的挽留極其正確,這些留下的幹將確實不負重托,不少員工一天工作超過18小時,為了看項目一日周轉3、5個城市,皆習以為常,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核心骨幹。
“朝總,別人要一個月才能整出來的報告,你們一周就能搞定了?”
“嗬嗬,您看看質量怎麼樣,符合您的要求嗎?”
對方不可思議的翻看著這盡職調查報告,發現無論速度還是深度,都無懈可擊,相當老道專業,不禁感歎道:
“我聽說優秀的投行總是在挑戰極限……”
朝暉自己對這個新生團隊的戰鬥力也非常滿意,不謙虛的回應道:
“是啊,投行不是挑戰上限,就是挑戰下限,我覺得……我們還是挑戰上限吧。”
“哈哈哈,真是不改幽默本色。”
幾個合作企業也對朝暉團隊的敬業豎起了大拇指,整個公司給外界的印象是既剽悍凶狠又極度勤奮。
“不過這麼玩命,要注意身體啊”
朝暉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所以除了狼性化工作,他也開始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
他希望他所締造的公司,不應像何德挺公司那樣隻是不折手段賺錢機器,而應是有情感的載體,有情感就有親情,有親情員工才有歸屬感,才能發自內心的為之奮鬥。
所以公司上下人情味十足,充滿了家一般的關懷,員工們可以暢所欲言,直接反饋意見,甚至和“老板鬥嘴”,這種文化反作用於公司發展,形成了良好的循環,團隊的向心力不斷增強。
總之,在朝暉的精心打理下,公司內外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隻是一如大學時的創業那樣,企業“成長的煩惱”總是不期而至,公司在順利發展同時也逐漸遇到了瓶頸。
因為股權投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企業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像在二級市場能短期之內立竿見影變現利潤。
所以在近乎燒錢的速度下,朝暉手上初始資金很快投光了,但是效果如何要數年後才知道。
遠水不解近渴,此時的他不得不重新募集新一輪資金。
但是正如先前所說,彼時股權投資行業還未興盛,行業主流都是國企外資,所以比起項目開展導致身體上的勞累,募資時對於草根民營身份的朝暉來說,這種天然劣勢、各種鄙視與懷疑的目光更讓他感到身心的疲憊。
由於資金“斷糧”日益迫近,公司運營捉襟見肘,甚至工資都難以準時發放,這一時影響了公司士氣。
當然員工們依舊上下一心,他們都將公司看做自己的事業,不計較眼前的得失,願意跟著這位老板繼續打拚。
可是口號終究不能當飯吃,情懷也有燃盡時,朝暉當然不願辜負員工的期望,雖然收效甚微,他依然不斷四處出擊,尋找可能的募資機會。
有一次朝暉收到邀請,有一家大型機構願意一見。
因為這次募資路演時機如此恰好,如成功無異於雪中送炭,可極大緩解燃眉之急,所以朝暉做了大量準備,準備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當日他帶領骨幹團隊前往宣講。
一行人個個西裝革履,英姿勃發,佩戴的統一司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氣勢逼人,猶如一支嚴整的軍隊,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然而到了現場,朝暉一行人卻吃了個閉門羹:
“對不起,還沒有輪到你們。”
“什麼意思?我們是受邀來路演的。”
“是的,我知道,這是你們的號碼,請拿好,在旁邊稍等。”
朝暉恍然大悟,這才發覺不止他們一家,因為他們的順序是第五。
原來為了提高效率,這家機構竟安排好幾個擬投公司輪流見麵。
“啊,還真是競爭激烈啊。”
“該不是安排我們湊個數、打個醬油吧?”
“我說嘛,從來隻有錦上添花,哪有人雪中送炭。”
“別那麼喪氣,等著吧。”
於是一行人隻好聽從安排,耐心等待。
沒想到後來的團隊越來越多,整個大廳塞滿了各式各樣的團隊,人頭攢動,朝暉不覺仔細觀察一下發現近有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