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飛躍(1 / 2)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直默默打拚,不斷突破枷鎖、努力穿越雲層的那隻白鴿,終於撥雲見日,事業迎來了新的契機。

2009年10月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籌備十年的創業板在深圳正式開板!

這一主要麵向成長型和高科技企業的中小企業的市場正式開啟,象征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注:【1】在此之前,國內的證券交易市場主要有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等主板市場,主要是為大型、成熟企業的融資和交易提供服務;

【2】創業板市場,指與主板市場相對應,在主板之外專為產業化階段初期的中小企業及高科技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和交易的股票市場)

一時媒體聚焦,萬眾矚目,時任國家證券監管主席在台上發言:

“推出創業板是國家經濟轉型的客觀需要,將引導社會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新興行業集聚,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雖然隻是一段客套的致辭,但台下的朝暉內心卻無比激動:

要知道這一天他早已期待多時。

事實上自1999年國家正式出台文件提出設立高新技術企業板塊至今正式開板,創業板十年的籌備可謂風雨兼程,既有人們的狂熱追捧,也伴隨各種否定質疑,甚至有中途夭折的遭遇。

但朝暉對此堅定不移,因為對標成熟發達的美國資本市場,他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將來遲早要有自己的“納斯達克”。

一言蔽之,中國經濟要轉型成功,成為真正的強國,還得依靠這些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的成長。

這是朝暉當年在獄中變成“小人”上下求索探索出的資本之路,他透過高牆看見的就是這個金碧輝煌的新世界,也正是他創立公司後,不厭其煩向員工不斷灌輸的理念、團隊一直努力踐行的方向。

總之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當年他押注中小企業、將重心轉移深圳的原因之一。

而現在深圳創業板如期開板讓朝暉近水樓台先得月,過往辛勤的努力播下的種子即將迎來收獲的季節,他將前期儲備的各種目標資源進行深度篩選,並開始逐一推向了市場。

由於帶著成長性的光環,市場給予這些新生的創業板個股較高的估值,由此也上演了一個個上市造富神話。

朝暉當然也不例外,僅靠某隻科技企業就讓公司淨掙了超過200倍,成功的布局讓他獲得豐厚的回報。

而創業板開閘後的火爆除了利好朝暉的公司,也利好整個私募行業——中國股權投資行業迎來期待已久的“退出通道”。

(注: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企業後,需要通過企業上市等各種方式,把先前投資增值的股份賣出,最終實現盈利,也即所謂“退出”)

一直以來這個行業在中國不受重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比國外,退出通道太過於缺乏。

雖然朝暉的公司幾乎踩著最好的時點誕生,越過行業低穀,一直低調地默默耕耘,但直到今天創業板的開閘,才有機會將這一切努力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而所投項目成功退出套現後公司得以實現了質的飛越,他們開始抬頭麵向世界,並躋身於彼時中國本土頂級股權私募之一。